这是华北平原太行山脉东麓的一个小城。和过去相比,她已经彻底脱胎换骨,曾经的低房漏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也是高楼大厦;曾经的城中村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个现代生活小区;曾经的“马路不平,电灯不明,赶毛驴车的,昼夜不停”的现象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红灯一亮,汽车成排成行。尽管马路改成双向四车道、六车道,仍然还是显得那么拥挤。
本乡本土的本地人都说小城大翻身了。可是,跑一趟大城市就知道,小城和人家还有很大差距,行进的脚步还是有点迟缓。
新天地小区是个在工业大上年代建立起来的生活小区。这个小区光二十多层的楼就30多座。十多层的楼20多座。小区内不光设有文化娱乐设施,还设有体育健身设施。区中的小花园中设有绿色的长椅,人们可以在小花园中漫步、坐下谈心、跳广场舞。这个小区的前身是城中村村边的一片垃圾场。这常让知情者发出感慨。
这个小城有多少个这样的小区,恐怕要以百作为计数单位。过去骑上自行车,花上两个小时绕着小城转个圈,显得很开心,现在,你开上汽车,用上半天的时间,也不一定能绕着小城市转上一圈。
新天地小区的28号楼501号住着一位退了休的老工人韩梅。他一米七八的身高,人显得很精神,身段很帅气,就象个结束了体育生涯的运动员。在一般人的眼里,韩梅没有家庭背景,头上没有官职,手中又没有钱财,只是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了。可是,在路边、街头,在公园、超市,遇见那些离休的老干部,那些耄耋老人都会先向韩梅伸出手:
“我的大才子,你怎么没有去上班?”
“老领导,我也退休了?……”
“什么?你这新时代的红小鬼也退休了?”
长者故意睁大吃惊的眼睛,接着二人就开怀大笑。
二人的对话,常常引起路人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年轻人,不明白这位奇貌不扬,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为什么会受到那些老革命干部、老离休人员的器重。
这位退休的老工人韩梅,半个世纪之前,他是一位秘书,不过,他这位秘书可是公用的,他接触多位领导,天天有干不完的话,也让多位领导感到满意,被这些老革命称为大才子。
那时,在给上级部门呈报的材料里,一多半都是出自这位普通工人韩梅的笔下。单位不知有多少党员、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档案里,都有他亲手写得鉴定、考评材料。他是个最能正确理解领导意图的人,也是个敢于主持公道的人。在是非面前他旗帜鲜明。那些从枪林弹雨中爬出来的老革命,称赞韩梅是新时代的“红小鬼”。
现在,他这个红小鬼也退休了。一个布衫轮着穿,时间老人从来就是公正无私、不讲情面、一碗水端平。
退休后的韩梅比上班时还紧张。公事做完了,他有了干私事的时间。他要圆圆自己的作家梦。
每天,他在自己的小书桌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写诗、填词、创作新得小说。对已经成型的作品,过一段时间他就拿出来修改一番。十年磨一剑,他要把自己的作品越改越精练,他要给后人留下最好的读物。
当韩梅一头扎在创作堆里的时候,一个漂亮的女人就陪在他的身边搞剌绣。她一双丹凤眼格外地有神,特别是那对又黑又长的眼睫毛,就象个漫画娃娃一样引人注目。她那双十指尖尖的玉手,绣出的花草鱼虫栩栩如生。她一边搞刺绣,还不时瞟韩梅一眼,不时给韩梅换上一杯热茶。
这个女人就是韩梅的结发妻子尹媛。这个已经光荣退休十年的女人,好象岁月对她格外垂青,她的容貌好象还停留在而立之年。妻子尹媛一看丈夫这个辛苦劲儿,真是爱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虽然不懂得写作,也知道创作的辛苦,就是钢筋铁骨,也经不起这种长期的消耗战。每天她都会有计划的拉着老公韩梅的胳膊,半撒娇半乞求地说:
“韩哥,为了我,你陪我出去转一转,散散心。我们老不出门,别人还许认为我们年老体弱走不动路了呢……”
“好,好,出去转一转,以后还要坚持经常这样做。我忘记了的时候,你要及时提醒我。”
韩梅回答着就站起了身。
二人便象情侣那样手拉手离开家门,他们专到人多的地方去。在那里和人聊天、闲扯、侃大山,会获得许多信息和创作灵感。尹媛是个有心的女人,她特别善于搜集资料。每当二人躺在床上,尹媛就会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讲给韩梅听,为老公的创作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
这是初夏的一天,家里的座机响了。妻子尹媛先看了一下来电显示,这是一个外地电话,来自遥远的南疆。她习惯性地拿起了话筒,口还没张开。话筒里立即传出一个年轻的女高音:
“请问,这是韩梅韩大爷的家吗?”
“是。”
尹媛回答时,还听到电话的那头人很多,还有人小声窃窃私语。
那个女高音又传了过来:
“你就是尹媛尹大娘吧?”
“我是尹媛,请问你是哪一位?”
尹媛笑着反问到。
只听对方回答说到:
“我爸爸是野猫……”
话筒里立即传出一阵哄笑声:
“野猫,哈哈哈……”
野猫是丈夫最好的异姓兄弟。一句野猫,让她尹媛想起洞房之夜,想起丈夫韩梅那感人的话语。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swx/show/11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