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退步是向前 ”
时间仿佛还在昨天,高考却早已走远,回头看当年走过的路,仍然历历在目。
那时候的高考,在七月流火的季节。从上高一开始,老师们就在耳边不停的念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戒不要浪费大好青春;教导学习的重要性,高考是人生的一大挑战,也是一次命运的转折点,然而,心中装满奇思妙想,爱幻想愛颠狂的年纪,哪里又懂得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真正用心读书,大概也是从高三开始,看着黑色七月越来越近,同学们越来越多的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埋头苦读,做题,测验,每一次考试分数下来,都是一次鞭策和激励。
我也是全力以赴,力求在高考这条独木桥上脱颖而出。
记得那时,天一亮,我和姐姐就早早的起床,来到屋后那片青草地上,大声的郎读背诵课文或是英语单词,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
之后,会看到母亲打开窗户,从窗子里向外张望着,朝我们挥挥手,我和姐姐就会快步走回家,那时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早饭,叫我们回家吃饭的呼唤。
我和姐姐在矿区的子弟学校读书,从小学到高中一应俱全,吃住在家里,全部都是矿区子女。有调皮捣蛋不读书的,想着混完高中就上班的,只要是高中毕业,矿部有名额,职工子弟全部招进单位;也有一心想着要跳出煤炭系统,为不再成为煤黑子而默默努力的,我就属于后一类。
我和姐姐的早点,基本上是稀饭馒头或者是油炒饭,偶尔也会是鸡蛋炒饭和蒸饺,这是母亲每天清晨必做的功课,就像我每天必早起晨读一样。
送走上学的我们,母亲又开始了一天的操劳,在学校的我,也是沉浸在走向高考的路上。
有一种人天生会读书,看似漫不经心,成绩却很好;而有一些努力拼命读书却成绩平平,这个困惑缠绕着我,我就是那个不会读书的笨学生。
对数理化天生就犯怵的我,毫无悬念的选择了文科,而数学却一直成为了我心上那道过不去的坎。一次次的数学测验,永远不会及格的分数,以至于我都不敢面对数学老师,心中的惶恐和自卑也越来越深。
记得那时的班主任汪老师是一位上海知青,文文弱弱的样子,戴着金丝眼镜,皮肤白净,经常穿着一件灰色暗格子的夹克衫,头发永远干净清爽,因为娶了矿区职工的女儿,就没有返城,教我们物理课。
因为数理化成绩不好,几乎将我的信心催垮,语文,英语、史地生是我的长项,老师无一不喜欢我,而数理化成绩一次次的打击着我,也在慢慢磨灭我对于高考的渴望与热情。
在我最彷徨失望的时候,班主任汪老师给了我最热切的鼓励,他柔声细语的对我说着话,又看似漫不经心的伸出手指,说五个手指都有长短,就好比每个学生一样,都有长短项,没有哪一个人会是全才,各门功课都优秀,一定不能有思想压力,既然已选择了文科,将自己的长项发挥好,数学尽量不拖太大的后腿,高考就算成功了。
听了老师的分析,我的心结也慢慢打开,对厌恶的数学也不那么排斥了,刻苦的劲头更足了。
没多久老师去当了理科班的班主任,我们沒有时间天天见面,但偶尔在走廊上遇见,汪老师也会叫住我,询问一下我的学习情况,说一些鼓励我的话。那时也听语文老师说过,在老师办公室,汪老师也会像其它老师打听文课班曾经他学生的情况,就多次提到我,话里话外满是关切。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黑色七月也越来越近,同学们你追我赶,多次测验下来,成绩已经说明一切,结果大家已经心知肚明,有希望的同学更是卬足了劲,越战越勇;沒指望的同学,也在盼望着高考后当兵的消息或者是矿区的招工名额,看似没心没肺嚷嚷闹闹的十八九岁,也有会为自己打算的那一天。
晚自习后回到家,也是挑灯夜战,埋头在一张张试卷里。那时我家是一楼,窗外是一片青草地,靠窗的地方一张我的写字台,那是我奔赴高考的另一片天地。
夏夜蚊虫多,窗外已是漆黑一片,室内灯光依旧,引得蚊虫嗡嗡作响,关上窗热,不关窗蚊虫叮咬,父亲虽然已经盯上了沙窗,但仍然免不了夏虫的侵袭。
父亲怕影响我学习,既便是天已黑,仍旧不开灯,将窗子打开,合上纱窗,让习习凉风吹进来,点好蚊香,为我准备好一方天地。等我晚自习回到家,书桌上必定是放好一碗绿豆粥,父亲则默默的坐在外屋,直等到我困意来袭,不再看书,睡了之后才安心睡去。
那些时间,我以为我是孤军在奋战,其实在我的身后,有父母亲的关爱,老师的鼓励,同学们和谐一致的学习氛围,在默默的支撑,走过那一段终生难忘的高考岁月。
后来,我如愿以偿考上了省城的学校,得以跳出矿区,沒有考上的同学,有的当兵,有的招工进了单位。最记得一位平时学习不错又会在一起玩的同学,叫韩芳,她的刻苦程度真是无人能敌,在高考第二天,在考场上昏迷过去,被直接送到了医院,老师同学无不替她惋惜。
再见她时,已经是第二年之后的暑假,那时的她还在调理身体当中,以前瘦瘦小小的她,因为治疗身体用了过多的激素药物,整个人虚胖得几乎变了形。同学们在唏嘘不已的同时,又都在感叹着回忆着那年的高考岁月。
现如今,高考早已远离,在我高考多年之后,又不得不再一次面对高考。
读书苦,读书累。
当考生的家长更苦,也更累。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的期望。无不盼望着孩子能顺利通过高考,为了孩子倾其所有,倾其所能。
想想四年前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每天看着儿子吃完夜宵,洗漱完毕,已经是夜里十二点了,即便是躺在了床上,也还要琢磨明天的早餐该如何准备,再如何的晚睡,也必须要早起。那段时间最缺少的就是睡眠。
除了身累,更折磨人的是心累。
除了操心孩子的吃喝,睡眠,身体情况,更让人心累的是要掌握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习成绩的忽高忽低。
记得有一段时间,儿子也是因为压力大,睡眠又不足,看着他情绪不佳,成绩不稳定,心里也跟着着急起来,甚至于有那么几天还整夜的失眠,完完全全的患上了“高考恐惧症”。
通过了冷静思考,我知道这样对儿子不但没有任何帮助,还会无形当中影响和加重他的思想负担。
首先,先要克服我对高考的恐惧心理。
之所以出现如此的焦虑和担忧,完全是没有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儿子寄予过高的期望。
高考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竞技比赛,既然是竞走比赛,当然就会有人走得快,有人走的慢,有人获奖,有人叹息。而这一切,完全取决于你的实力,与其他非实力因素统统无关。想通了这些,心态平和了许多,也不再天天的只围着儿子转,追问他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排名第几。
虽然自己放松了许多,但并不是不闻不问,而是通过老师了解了儿子的总体情况,在校的动态,学习状况和学习方法,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情况其实比家长掌握的更加详细,掌握了儿子的整体状况后,对孩子参加高考更加有了信心。
其次,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高考是一年一次的人才选拔赛,相对于其他考试是公平公正的,虽然一个好的结果是家人都希望看到的,但只要自己没有荒废光阴,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该怎样合理安排时间,能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该怎样的扬长避短。结果或许不尽人意,但只要自己不后悔就成。
记得当时我和儿子是这样说的:能考上一本是你的正常发挥,能上更好的学校就是你赚的,最终结果如何,现在不想那么多,妈妈会和你一起迎接它的到来。
我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不再主动追问儿子每一次周考,月考的成绩,孩子想说的话自然会说,也不再每天早上非要他在家吃我精心准备的早餐,爱吃什么随他自己去选择,不在那么特别的为他准备这样那样的,也不在惶恐不可终日,慢慢的放平自己的心态。
一段时间下来,我感觉儿子的状态却越来越好,学习的动力越来越足,信心百倍,不再抱怨睡不够觉,无精打采的了,而且一直热衷的篮球运动也没有放弃,学习累了,篮球场上 奔跑一圈下来又是活力四射了。
给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每晚下自习后在接他回家的路上,母子二人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也是让我们彼此放松不少。
记得当时在离家大概还有二三站路的时候,儿子都会下车,带着耳机,听着音乐,自己来一段夜跑,我则开着车慢悠悠的晃着回家。
想想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因为高考,让我们走的更近,更加的懂得彼此,也让我仿佛回到从前自己读书的日子,我坐在书桌前,父亲默默坐在外屋的情景,感谢那段时光,感谢我的父母亲,感谢我的孩子,让我重温旧时光和有机会陪他一起成长,也让自己成长。
果然,不出所料,好的结果在慢慢的来到。
一模、二模以及省统测的分数下来,一次比一次好,都呈现上升的状态。
为了更好的鼓舞儿子的士气,我说“历年来的高考试题,都没有省统测的难(当然这可不是胡言乱语,是做足了功课),现在你只要稳住,不出现大的失误,我敢说,小王,你胜利在望了。”
最终,儿子以高出一本线55分的成绩,顺利通过高考,读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十年寒窗,终有结果。
其实在儿子高考备战的日子里,要说完全放松下来那是不可能的,那我是如何克服恐惧心理的呢。
首先,权衡利弊,放松心态。尊重孩子的现状,有利于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不会因超现实的高期望而给孩子施加压力。
寻求帮助,和孩子老师配合,做好沟通交流,让孩子正确的看待高考,知道高考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但不是唯一的。整个高中三年里,没有要求儿子去上补习班,给了他宽松的学习环境,篮球也一直是儿子的最爱,即便是在最紧张的高考冲刺阶段,也依然抽时间活跃在运动场上,我想,通过运动可以缓解压力,获得快乐,这也是儿子能保持最佳状态的一个致胜法宝吧,
保证自己有个好的心情,不给孩子有压抑和沉闷的感觉,保持愉悦的心情很重要。
以前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困死了,好累。殊不知,这就是在给儿子一种不好的暗示,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情感索求,长此以往会让孩子无话可说,增加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变坏。后来意识到这是我的问题,将抱怨日常化,非常不可取。
采取“凉”而不是“热”的态度,也是我思想上最大的改变。
顾忌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疲惫,或偶尔迟到时,也没有向以往那样去责怪他,反而正面的鼓励和引导他,让他知道我是和他站在一起,能体谅他的处境。
那段时间,周末放假半天,我也会主动的建议儿子去看场电影,放松一下大脑,儿子通常都是欢呼雀跃的别提有多高兴了。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儿子成绩忽高忽低,哪怕是微小的变化,也总是抓住机会表扬或者给与他引导,让他建立信心。
记得高考前英语的口语测试,满分30分,每人有二次机会,取较高分计入高考成绩,儿子的第一次成绩是27分,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测试,得了24分,儿子不满意,本希望有待提高的,结果却不如意。当时我也没说什么,只是问他记不记得布袋和尚的那首哲理诗,诗中云:手把新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作为一个文科高考生,其中的寓意自然不会不明了。
经过心理的调适,儿子的状态非常好,看到他的从容和充满信心,我的高考恐惧症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克服。
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很多,高考就是其中之一,感谢和我一起牵手共同走过高考路的我的父母亲,姐姐,老师、同学和儿子,让我有过失望,欢喜、成长和收获。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zwsb/show/6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