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遇见,便值得感恩

不经意间,来厦门已快22年了,当初的“小丫头骗子”已奔着“不惑之年”而去。说实在话,内心里常常有:“岁月是把杀猪刀,而我却想用这把刀来雕刻时光”的感慨。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让人有点尴尬的年纪:我常常怀疑管房子的大叔在被我叫大叔时是不是不开心,觉得我这把年纪了叫他大叔,把他叫老了,但如果叫他大哥,又感觉自己显得老了,后来就只好什么也不叫了。一路走来,有感于人生的那些青葱岁月,并没有虚度,因为它总是和一个叫外来青年文学社的团体联系在一起,伴着那些春华秋实的光荫,一直行走在逐梦的路上。

屈指数来,我也是10多年的老社员了。如果说我见证了外来青年文学社的发展壮大,不如说外来青年文学社见证了我的历炼和成长,引领着我走向实现自己梦想的平台。二十一年前的我孑然一身初来厦门,为生计而奔波忙碌,青春年少时做过的文学梦,无声地淹没在机器的轰鸣里,直到我遇见了外来青年文学社在小东山招募社员。永远都那么清晰地记得,自己那颗被遗忘的初心,在那个春日的薄暮时分,被一群热情洋溢的青年才俊头顶上的红帽沿点燃。

正式成为外来青年文学社的成员后,才知道这个团体并不只是“做文学。”更多的时候,是在做公益,吸纳有爱心、有奉献精神且积极向上的青年加入社团,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服务于社会的团体。这些年来,参加了多少次社团的活动已无从数起,在我的QQ空间里,有一本起名为《社团》的相册,存贮在那里面的一张张照片,记录着一次又一次活动中的精彩瞬间。

从我的第一篇文章《驿站》在外来青年文学社的季刊《外来青年》上变成铅字后,陆陆续续又发表了一些“豆腐块”。最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国庆节前夕,从外来青年文学社的QQ群获知厦门海西晨报举办“国是家,我爱家——我与特区共成长”征文比赛,包括我在内的好几个社员都投稿并获奖。

参加此次征文活动,由此结识了评委之一的厦门本土作家谢春池老师,也走近了另一个团体——厦门知青文学沙龙,沙龙成员大多是“老三届”,在谢春池老师的带领下沙龙成员已出版多本书籍和几百期的知青文学报。我们几个外来青年文学社的成员也得到谢老师的悉心教导,最近筹备出版的《好大一棵树》,也收录了我们的作品。

在2016年台风灾后重建的厦门的秋天,迎来外来青年文学社20岁生日。感恩生命里遇见的种种温暖的故事,也感恩身边这一群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在外来青年文学社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一起慢慢变成“老青年”,在那些点点滴滴的平凡日子里,做一个快乐的人,也做自己的英雄。

——写给厦门市湖里区外来青年文学社成立20周年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3196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