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寻味婺源之徽味秘制辣酱

寻味婺源之徽味秘制辣酱

程东红

驴友的脚步,是最接地气的旅行,随处栖息,随时野炊,一路的青山碧水,田园风光,尽饱眼福。在婺源,景的美,毋庸选点,满目皆可入画;民俗的神秘和趣韵,是要用时间深层次的考研,才能感受出它的历史渊源;地方的特色小吃,却是要用灵敏的溴觉和智慧味蕾的跳动,真诚的心与心的交融,才能品得出 它的真谛。然而,驴友却能不顾履步的艰辛,踩着一块块厚重古老的青石板,遍及那隐秘旮旯和深匿乡村,去寻觅那些久违的乡情,和即将消失的风味民俗。

婺源历史上,少战难,传统文化的底蕴是那样的深厚。那些保存完好古建筑,那些神秘的民俗,那些不一样的小吃,都能表现出其深厚的徽州文化渊源。婺源人的口味,主要是在酸、辣、咸上。辣,是大众的口味,它有别于四川和湖南的辣,四川的麻辣,像夏天的太阳,叫你辣的难受;湖南的辣,就像翻江倒海的蛟龙,辣得你肠胃直打鼓;而婺源的辣,就像冬天里的火炉,辣丝丝,暖洋洋,舒服得口留余香。婺源土制的辣酱很多,有辣椒酱、有牛肉辣酱、豆瓣辣酱、里脊肉辣酱等等,最具代表徽味的辣酱,那就要数徽味秘制辣酱。

徽味秘制辣酱坊,它座落在老县城龙船巷四号,在老县城,要打听“龙船巷四号”,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有可能不知道。倘若在步行街西端下散步,却能闻到一股诱人的清香,寻香觅踪,也许不需要花废多少周折却能找到,那是一栋半新旧的三层楼的民居,是一座家庭作坊,主人是个四十出头中年汉子,叫程明。看上去人很精神,浑身充满活力,很热情,给我们让了坐,沏了茶,便开门见山地问明来意,知道我们是为寻味婺源而来。程明是个急性子的人,立刻用小碟盛上自己做的秘制辣酱,让我们品尝。

主人没有夸他的酱多好吃、多美,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我们,期盼着评判。此时整个屋子都溢满了浓郁的清香,是辣椒的味,是生姜的味,还是大蒜的味,或是菜籽油的香味,抑或都有,是众多香味的柔和体。这种香味,很快渗透衣服,渗透肌肤。浓郁的清香,早让人垂涎三尺,那紫红色的酱里,渗出晶莹剔透淡红色的油,就那色,能让你的味蕾兴奋。我不敢嘴馋,它毕竟是酱,不能大口的像吃菜一样,往嘴里送。只能用筷子尖,挑出一点点的品尝。哇塞,一个字“爽”。辣的适宜,咸的适中,香的沁人心脾,柔和着你的肠胃,刺激着你的味蕾,口齿的余香,长留不失。

早餐,用它来下稀饭,蘸馒头小笼包,那定会让你锦上添花;用它来做佐料,胜过味精鸡精和其他调味剂,让你胃口大开。主人乐道地介绍他的制作工艺。传统的徽州辣酱,是用鲜红的辣椒,用石磨磨成酱泥,撒上盐搅拌,再在太阳下暴晒几天,晒去生水,即可食用。它虽然保持了原汁原味,但其味单调,也不易储藏。而秘制辣酱是在传统辣酱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主料和配料,研制出了新的辣酱,即保存了传统的味道,又丰富人们的口感。

徽味秘制辣酱,主料:生姜、大蒜、辣椒,配料:菜籽油、白糖、豆酱、盐。主料采集于婺源最高山上村委会阆山,那是婺源生态蔬菜种植园;菜籽油,是本地农户自家种植的菜籽榨出来的油;豆酱所用的豆,也是采集于本地农户种植的黄豆。一切主料配料都是原生态,无公害,没有任何添加剂。生姜大蒜,清热解毒,辣椒驱寒开味,菜籽油润肠痛便;白糖、豆酱,调和辣的刺激。整个制作工序,全都是手工。待辣酱制好之后,还要在热日下暴晒几天,再高温熬制消毒,浇上熬熟的菜籽油搅拌,装瓶密封即可。这种秘制辣酱几乎能适应全国各地的口感,产品主要通过网络渠道销售,远销加拿大、越南、香港和全国各大城市。

闲聊间,不觉到了中饭时间,主人一定要留我们在他的小餐厅里用餐,我们说,初次见面,已经打扰,很是冒昧,但主人的热情,让你无法拒绝,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主人亲自下厨,丰盛的一桌菜,秘制辣酱,成了开胃的主角,我的肠胃是检验食品卫生的标尺,稍微一点不卫生的食品下肚,就会立即有反应,肚子就会呼呼的响。

尽管辣酱让我大开胃口,但我还是不敢贪婪,主人看出端倪。便说,辣酱尽管放心的吃,不会引起大肠杆菌敏感反应。饭后证明确实如主人所说,没有引起任何什么不良反应。

将要告别的时候,我有一事不明,想要问个究竟。辣酱口感那么好,销路那么畅,为何不扩大生产呢?主人说,其实辣酱是赚不了几个钱的,全手工制作成本高,如用机器加工,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失去了原汁原味,自己只为了传承这分徽州口味,能可少赚,也不能丢失这分初衷。我望了望标签上的商标“徽味铭诚”,不由得感叹主人的执着,真诚地铭记这分徽州口味。

徽州辣,确实让我难忘。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2415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