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不是年,每天都活在心里 ”
我的童年没有儿童节,然而那时的童年几乎天天都是儿童节。
那时候天空好蓝,蓝得像小河里淙淙流淌的水,蓝得像小男孩小女孩干净净的心。
那时候书包好小,也好轻,似乎书包里除了几本课本和作业,就只剩下一块小小的橡皮擦和半截铅笔。
扔下书包后,第一件事就是翻寻,扒翻出筐子里剩下的饼子或窝头,扯一棵青葱胡乱往嘴里塞着往外面跑去。
没人喊我做作业,也不担心这样那样的考试。
那个时候的孩子,没有哪一个肯老老实实地憋在家里。男孩有男孩的组织,女孩子有女孩子的游戏。
大人们忙自己的事儿,没有谁一遍遍地念叨孩子,男人们坐在村口抽烟说着野里的庄稼,说着朱洪武沈万三或者宋江武松李逵;妇女们要么是在缠一团麻在小腿上来回地搓,要么是手里抱着纳不完的鞋底子,然后你一言她一语地扯着谁家的猪狗猫鸡……
明天就是儿童节了,就让我写一写我们的童年,写一定我们玩过的那些游戏……
1、男孩子有时会玩很强悍充满战争色彩的游戏,比如东村和西村的为了阵地打起了坷垃仗,某个街口就成了交火的前沿阵地,那时的男孩子特别喜欢用柳条或者杨树枝子编一个大大的“行军帽”,戴在头上雄纠纠气昂昂觉得自己也成了电影中的王成黄继光或者董存瑞,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站成一队,呼着口号一路冲杀直把街上杀得尘土飞扬……再比如两伙人约到打麦场上像古战场两军对垒似的玩起了单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也不会缩头当乌龟,只要不出现头破血流的大事儿,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子便没人计较什么沾光吃亏闹到家里的纠纷。
2、最常玩的是分队捉起了迷藏呀,这个游戏不分男女,有些皮实的女孩子混在男孩子窝里玩得一样疯,墙根厕所牛棚槽底下,甚至找到生产队那头熟识的老牛藏在它们遮蔽得最严实的角落里,街上墙根里总堆满了玉米秸,打麦场总围着圆圆如山丘的麦秸垛,我们会在麦秸垛里掏个洞,或者把玉米秸搬出一条缝来藏下自己,当寻找的脚步远远近近地传来,当焦急的声音透着对方失败的咒骂时,躲着的人会得意地扒一条小小的缝,看他们那来来回回无奈的影子,当然看得到的不光是黑影,还有挂在玉米秸上面的月光和星星,听得到的也不止他们的咋呼和咒骂,还有虫儿唱着的古老的歌谣。
3、白天的游戏那就更多了,女孩子最爱的”抓(石)子儿“”跳皮筋“”砸沙包“,在冬天,男孩子最爱的是”打耳“——那”耳“是把一截木棒削成两头尖尖的样子,然后用另一根木棒去敲打,当那尖耳蹦起,木棒顺势击打让它飞出好远,有时候一方打得顺,一路打下来会从村里一直打到地里,一大群孩子跟着这木耳跑,阳光下会是他们的影子,空气里全是他们的欢呼……没有棉袄怕什么,穿不起棉鞋怕什么,这一路疯跑一路欢呼早把寒冷吓到茄子地里,每一个孩子的额头上都冒着汗珠儿。
4、除了这种打的耳,还有一种在冰上抽的耳,我们叫他”抽(rou)耳“,据说这个玩具倒是名头比较响,各地叫法不一样,什么”打不改“”打不死“”不倒驴“,听说比较雅的名字叫”陀螺“,反正就是那玩意儿。当池塘里结了厚厚的冰,冰上便长满了孩子,女孩子在冰上小心翼翼地站着,四处张望着提防满肚子坏水的男孩子,他们会趁女孩子不注意飞一般地滑过来,一拐一带就把女孩子滑在了冰上摔个四蹄朝天,而他们一路呼啸着洋洋得意。有时候还会以人为炮弹,偷偷瞄准哪个女孩子,后面的人一推,前面蹲着的人肉炮弹便”嗖“地一下冲向了目标……除了这些恶作剧,男孩子便是在冰上炫耀着各自的抽耳,不光要比赛谁得转得长转得快,还要比赛谁得更漂亮更花花绿绿——为了制造一个这样的抽耳,往往都得惊动家里的大人,弄好了会在尖头部分安一个钢珠,在尾部套一个钢圈儿,即使这样还不够,还要画上各种颜色的花纹,或者贴这样那样的画纸……于是冰上便有了长长短短的鞭,便有了形形色色的耳,便有了或高或低的欢呼,便有了男孩子女孩子的吵闹与争执。
5、登墙上屋爬树掏鸟的本事,几乎是每个孩子练就的”必杀技“。爬墙头上屋顶,在墙头上屋顶上健步如飞,似乎全然没想过怕,似乎谁不会这本事就把脸丢了姥娘家里,经常从这家的屋顶跳到那一家,高高低低的屋顶上窜下跳,相邻不远的两屋顶搭眼一瞧就跳了过去,这场景现在想起来心惊肉跳,而那时候根本没人当回事儿。至于爬树掏鸟,大多是男孩子的事,可我邻家的二丫丫爬起树来比男孩子都欢,人家连鞋都不脱,只要树能搂得过来粗细,她三窜两跳就坐到了高高的树杈子。印象最深刻的那次二丫丫不知上了哪个坏小子的”激将法“,非要爬上老榆树去捅屋檐底下那个马蜂窝,结果她不蛰得满脸肿不说,连站到下面看热闹的也被马蜂蛰得满地跑,听说二丫丫回家挨了一顿很扎实的揍,然后二丫丫找到那个激他的坏小子揍了一顿出气……
真的,我们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脑也没有小霸王大霸王的游戏机,如果哪村放个电影我们都会三里五里撒开脚丫子跑过去,看完电影再跑回村庄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大人们早已休息,除了偶尔几声耐不住寂寞的狗叫,整个村子安静得像老祖宗的歌谣,舒缓,恬淡又安逸。
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童年已经绝版,但我知道只要生命存在,童年就永远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哪怕是白发苍苍,哪怕是耳聋眼花,一想起童年,嘴角便抿起一弯甜蜜的笑意!
胡言乱语,算是给2019年的儿童节献礼……
【这个文章似乎不适合儿童节零食这个主题,如果地主大人觉得不合适,完全可以把它挪到任意一个角落里】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