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杂文随笔

大大怎么能拿得动?

“ 乡土风情略有差异,此所谓十里乡俗不同。 ”

最早接触外省方言还属四川话。讲授专业课的老师就是一口四川方言,一节课下来,全班几乎没有一人听得懂。后来逐步适应,也能知晓其中一二了。等观看了四川方言的电视剧《大生活》之后,因为有字幕,颇感四川话非常好玩,特别是一些俏皮话更是受到欢迎。直等到企业重组,有了机会到四川成都学习培训,更对四川方言颇感亲切,自称是第二故乡的语言。特别是2019年央视元宵晚会小品《快说我愿意》全场飚四川方言,一句字幕都没有,真是倍感亲切,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黄土。同属一个村社,乡土风情也略有差异,此所谓十里乡俗不同。

小时候,出生在甘肃农村,家乡的山水草木养育了我的恋家情怀。虽然离开老家已经三十多年了,村子里的后辈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了,偶尔回趟故乡,已经物是人非了。虽然生疏了多年,唯有久违的乡音难忘,只要在家乡就能在熟悉的语境中交流畅谈。

记得结婚当年,第一次带妻子回老家过年。按照乡俗,是要购买许多礼品,由家人带着拜访亲戚和家族里的亲人,谓之“端礼”。妻子出生在陕北榆林,是跟随父亲在油田长大的。入乡随俗,便跟着我学着当地方言称呼亲人。

在老家,我们把父亲的哥哥和嫂子分别叫着“大爹、大妈”,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呼“大大dā dà,、妈妈māmā ”,父亲的同村同辈男子及其配偶称作“大大、新妈”,手里提着随身携带的装行李的物品又叫“大大dàdà”,与大大同音。

婚后第一次回村子,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自己也分不清是同辈还是长辈了。哥哥在一旁赶忙介绍应该怎么称呼,帮我回忆当年的情景。面前这位熟悉而又一时想不起来的是长辈,我上前握手,脱口而出“大大dā dà好!”,妻子也在一旁赶忙重复着问话打招呼寒暄。老家的亲人很多,见面寒暄总要称呼为上,这样几天下来,竟让妻子如听天书般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回到县城,还有几家要去拜访。临行前,母亲说道:“把大大拿上”,其实此大大应该为此褡褡,两字读音与大大相同,这让妻子目瞪口呆,更加懵圈了。在路上,她满怀狐疑地一个劲地问我:“大大又不是个东西,怎么能拿得动?”,我开心地笑了,解释到:“褡褡就是指随身携带的背包,而非大大,大大是对长辈的称呼”。我仿佛说绕口令般地将“不同声调的大大、妈妈和褡褡”说了几遍,她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口称“家乡的方言又是拗口,又是有趣好玩,要学好还真不容易啊!”。

下载APP,享受更佳阅读体验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zwsb/show/1137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