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个人的主观色彩,我本身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印象还是挺好的。大和名族的文化受唐文化的影响,却又不同于唐文化!
在他们的文化里我常能感受到谦逊二字。而中华五千年文明里,这二字也自是少不了的。但相对于来说,他们对于谦卑恭逊的表达会更加自然,也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即使是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也从不缺少。
这算是一种不吝啬吧,不吝啬对于别人的夸赞也不吝啬对于自己的谦逊。
东京四月初的天气还算温暖,只是夜晚的温度会低些,总的来说还算适宜。我们抵达东京的时候已是傍晚,一行人又从机场匆忙赶到酒店,天也早就黑了。
吃完晚饭,调试了机器后,就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那时的每次拍摄工作我都很兴奋,因为去的地方都是我以前从没去过的,看到的景色也十分赏心悦目,而当时的我可能像极了一个刚进城的人,总喜欢左瞧瞧又看看,那一次自然也是如此。
因为不认识这里,所以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很特别,自然也包括这里的人。见到的人我也总喜欢多瞧上几眼,因为总觉得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我想要的那种谦逊。
当然,我也真的感受到了一点。不过,大多数的人与我们没什么区别。可能是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一直在主导着我,所以,那个时候的我对于东京的印象很好。
四月初正是东京樱花开放的季节,因此樱花成了我们拍摄少不了的背景。
以前在国内我也走过不少的樱花道,不得不说,那场景确实很美,可心里总觉得这画面里似乎是缺少了什么。
而当我站在富士山下的那片樱花道时,我感觉到了纯粹的自然。无论是富士山,还是樱花亦或是周围的房屋,都像是自然衍生出的东西,它们很搭配,所以欣赏的人也会变得更高兴。
我对于那样的场面都有些欢喜,又何况一行里的那些女孩呢?她们都拿着相机拍了好多照片,苏文执应该算是最疯狂的那个了,而且拍完后还总不忘跑来让我看看。
“林客,看我拍的怎么样?”
“还行吧!不过和我还有些差距。”我打趣的回道
听懂我的调侃,她则是还了我一个大大的白眼。她的兴奋可不只是现在,应该是从上飞机就开始了的,不过想来,我和她也差不多。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桥上的你。
那天我也拍了一张,有山,有花,有屋,还有一个在拍照的人。那张照片我保留了很久,一直到后来我送给了她,她也一直珍藏到了现在。
这些年,我为她拍了多少照片,写了多少文字,我已记不清晰。而那张照片,则代表着我们最开始的回忆!
后来的我们若是能再看到,我想也自是少不了一番回忆的。
那天的拍摄很是顺利,不过因为工作我们一行人并没有去登富士山。临走时他们也都不忘再拍拍这样的美景。而我虽然没有拍,但早已把这里好好的感受了一遍,我从不吝啬赞美,尤其是对于这样的场景,这样纯粹的美,我想是再美好不过的了。
我们在东京一共待了五天,期间也去了许多的地方,比如富士山、北之丸公园(那里的八百株樱花在昭和三十年左右就种下了,美丽极了)、秋叶原、日本桥等等。除了富士山下的樱花道,令我记忆犹新的当属川越了。
川越是个毗邻东京的小镇,类似于国内的古镇。那里保留着纯粹的传统文化氛围,所以给我的感觉很是不错。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拥有文化气息的地方的,在国内我去过很多的古镇。和国内大多古镇不同的是,川越没有太多现代商业的意味,传统文化在这里不只是虚晃的摆设。而少了商业的意味,文化气息也自然隆重了许多。
江户、大正、明治和昭和这四个时代在那里你都能领略到,我对于日本的文化了解也不是太多,所以听人介绍这些时都是懵懵懂懂的。
但我注重的不是这里拥有什么,而是我在这里能感受到什么,川越则很自然的符合了这一点。
拍摄工作结束后,我没有按照预定的时间和他们返程,因为我想去个地方。
大学那会儿我看了很多是枝裕和的电影,而我最喜欢的当属《无人知晓》和《海街日记》了,它们都属于家庭生活类题材的电影,只不过风格不同,但都是我喜欢的。
我喜欢《无人知晓》里那种无声的伤感,也喜欢《海街日记》里生活的简单与顺其自然的一切。我看电影从不喜欢去看第二遍,但《海街日记》我重复看了,而且看了很多遍,就算是现在我也会时不时的去看看其中的片段。
因为我喜欢那种生活,那种平淡的调调我想是任何人都抵挡不了的吧!所以我想去看看镰仓,看看《海街日记》拍摄的地方。
我不是一个人去的,苏文执也跟着来了。
她在得知我不与他们一起返程后,便一个劲的追问我要干什么,后来我迫于无奈就告诉了她。起初我是准备一个人去的,因为我觉得体会那样的感觉一个人会更好。也不知她当初是为了好玩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竟然要和我一起去。
后来的日子里,我还问过她当时为什么要跟我一起去。她说她是想去感受一下令我牵挂那么久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不过想和我一起则是占了更大一部分。
也许那时的我听到这样的回答也不会感到惊讶,缘起为何,我亦不知。
似是懵懵懂懂的爱恋早已深种,因为太深,所以还未曾发芽吧!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swx/show/22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