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沉默的告白也是最致命的伤疤,一旦揭开,痛的不能呼吸。
可我现在仍然能想起九岁的莉迪亚,穿着蓬蓬的裙子坐在生日蛋糕旁,碰到涂着果味唇膏的嘴,是那样美好的弧度。这可爱女孩的尸体沉入湖底,被打捞上来时,已被不知名的怪物咬去了半张脸。湖水,使她变得虚肿,不复当初的模样。
其实,她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宠爱里,莉迪亚是全家的中心。父亲希望她能够广泛交友,实际上她孤单的没有伙伴邀请她玩。母亲希望她能永远听她的话,完成她年轻时未完成的学业。哥哥则嫉妒着妹妹身上的光环,最小的妹妹扮演的是沉默者,还喜欢从姐姐那里得到一点点的施舍,心甘情愿的不被家庭所关注。
莉迪亚是宇宙中心者,也是世界孤立者。我们这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伍绮诗正试图通过一个令人揪心的故事告诉我们,活在他人期望中的小孩无疑是受到摧残的,他们获得的期待值越高,有朝一日跌落的痛苦就越彻。由一个当事人阐述美国家庭的教育悲剧,通过莉迪亚的父亲,哥哥的视觉,以旁观者的姿势,将莉迪亚这个形象修改的深入人心。如果这本书单是莉迪亚一个人的独角戏,那主旨的升华上将会遇到重重阻碍。一个家庭的不幸是多个人共同促成的,可怜的莉迪亚又是如何被环境折磨得不得不去自杀。
好多故事读一遍,只是囫囵吞枣,读两遍,表达的主旨内涵方得几分。再多读几遍,总会品出一些新东西,新体会不是作者着重想要表达的,但的确是中心主旨前所说的千思万缕。牵动出的新主题,也是另一个独立的版块,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
现在呢,我不敢再囫囵吞枣的读,这种读,没有好处,也无异于冒险,也许这是启示。
大大的魅力所在,就是,要我们正视当今家庭教育下的牺牲。又或许她是为数不多敢于反抗这种家庭教育的勇敢者。
除了家庭教育的失败,中美民族歧视是不是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莉迪亚的父亲偷渡多年,难以与美国公民融为一体。导致他极度渴望朋友,却无一个朋友的悲剧。母亲在深造,家庭主妇双重身份阶徘徊,未抵,企图将莉迪亚复制成她的模板。母亲离家出走,闹剧性的插曲,将成为莉迪亚童年时无法忘怀的阴影。
生活的压抑家庭阴影,埋藏导火索,少女的心事无处宣泄,活在自己的孤单星球里,一切如潮水将莉迪亚推向悬崖绝壁上。这个可怜的女孩如一只纸蝶,最终选择结束自己。
一个16岁的少女,花一样的年纪,在令人心碎的冰冷湖水中沉睡。我无法阻止悲剧,却徒徒成为一个观看悲剧的观众。
《无声告白》――伍琦诗
算是向大家推书吧,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写下读后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管是成人或是儿童,都有选择教育的权利,回头审视自己,是否也深陷 缺陷教育 的泥沼。
这种其实是一种中国式的美国教育悲剧,很震撼人心。
评分:9.1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4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