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好职工
2016年初,张学利调任维护检修中心炼铁作业区综合二组组长,
小组职工38人,其中党员三人,团员7人,是一个由正式工和协力工组成的综合大组,小组担负着南山新3#、4#高炉上料系统、供料系统,2#、3#烧结机脱硫系统,3#烧结机除尘系统和环冷系统的检修和维护任务。
张学利首先从班组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在小组推行工时制,奖金公开上墙,实行管理透明化,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他充分发挥党员和团员的带头作用,在划分检修界面时,做到每个检修摊点都有党员和团员参加检修,团结小组职工更好的完成检修任务。
综合二组负责着槽下48个振动筛的检修和维护任务,振动筛每天不停地向新3#、新4#高炉输送着入炉原料,高强度的负荷使已到使用周期的振动筛不堪重负,筛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保证高炉上料,小组职工每天都要抢修振动筛,劳动强度非常大,大家对每天疲于奔命的抢修设备,产生了厌烦心理,有的职工口出怨言。张学利在粉尘飞扬的供料现场钻进钻出,仔细观察每台运行的振动筛和职工的抢修进度,在详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情况下,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他在小组设备检修会上,对槽下振动筛的正常维护提出新理念,新思维并灌输给职工,他根据这些天自己对设备的点检记录,提出对振动筛进行编号,本着先重后轻的原则,对48台振动筛逐一进行系统检修,他的做法大部分职工不理解,职工小赵说,“正常维护已经够我们忙的了,如果每台振动筛都从头到脚的检修一遍,我们哪有人啊?”
面对职工的议论,张学利语重心长地说,“咱们对损坏的设备只停留在传统的补补焊焊,那样就会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维修模式,大家可以分析一下,咱们每天抢修的振动筛,大部分振动筛都是筛底开焊,一台振动筛需要4个人用倒链拖出来,焊完筛底后再把振动筛安装到溜嘴上,有时刚把振动筛安装好,溜嘴又开焊了,我们还要把振动筛拆卸下来焊留嘴,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检修力量。如果我们在处理振动筛开焊的同时,其他几名职工分别检查和处理给料机衬板松动,溜嘴加倒刺,紧固筛框螺栓,从上到下系统的检修一遍,虽然劳动量加大了,可是我们的检修效率提高了,我相信付出就有回报。张学利形象地说,“系统检修后的振动筛,就像是一个治愈的病人轻装上阵,使用周期内是不需要天天维护和处理故障的。”他的话获得小组职工的热烈掌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张学利深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道理,他身体力行,每天肩扛倒链第一个来到供料槽下,“哗、哗”的倒链声就是无声的命令,小组职工每天加班加点忙碌在检修现场,经过近两个月的维护和检修,槽下振动筛全部进行了大修,每台振动筛使用周期两个月以上,振动筛带病作业的设备隐患得到根治,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杜绝了检修职工每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检修怪圈。看着运行平稳的上料皮带,职工小赵信服的伸出了自己的大拇指。
去年6月份,热辣辣的太阳每天都倾情俯视着河钢承钢火热的生产场景,新3#高炉供料系统的4条皮带昼夜不停,争分夺秒地向高炉输送着可口的食粮,河钢承钢职工战高温,夺高产的口号响彻云霄,炼铁高炉奔涌而出的铁水映红了夕阳。下午16时,正在运行的新3#高炉供料系统焦仓布料车突然停止了作业,滚烫的减速机电机已到使用极限,停止上料的皮带威胁着大高炉的正常生产。
检检就是命令,张学利接到检修电话已到下班时间,他二话没说快速来到供料焦仓,连日的高温天气,使密闭的焦炭仓闷如蒸笼,仓内往高炉上料的其它3条皮带都在正常运转着,检修现场飞扬着黑色粉尘,张学利等职工戴好防尘口罩迅速投入到检修中,他们在更换电机时出现了小插曲,大家平时更换减速机都用电葫芦吊运,由于电葫芦昨天出现故障没有备件,电葫芦无法恢复使用,这就给检修增加了难度,检修时间难以保证,临时检修变成了抢修。在闷热的焦仓,3名职工用绳子拉拽着半吨重的减速机电机,电机底下垫着滚杠,张学利和另一名职工用撬棍在后面撬动电机艰难前进,当他们把减速机电机运到布料车跟前时,5名职工的工作服早已经被汗水湿透,张学利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急忙招呼大家安装减速机电机,经过三个小时的艰苦作业,职工们终于把电机安装到位,保证了高炉正常上料。
非钢创效每天都萦绕在张学利的脑海里,南山烧结机有140辆台车在线生产,频繁的上料使台车磨损严重,带病作业的台车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张学利巡视在现场,看到每天都有严重损坏的台车下线修理。他了解到这些报废的台车下线修理的费用很高,如果把修理台车的任务承揽下来,可以为公司节约很大一笔维修费用,在作业区领导的支持下,张学利终于把修理台车的工程承揽到手,他和职工利用双休日及空闲时间,加班加点修理报废的台车。台车上落着厚厚的一层粉尘,拆卸的设备润滑都是黄油,检修环境又脏又累,一天下来工作服就没了模样,张学利每次都第一个动手修理台车,对轴承安装他亲自把关校验尺寸,做到精准安装,确保修复的台车长周期安全使用。经过三个月的没黑没白的忙碌,大修后的台车全部上线投入生产,理顺了台车不能及时上线的供需矛盾,有力的支持了高炉生产,小组实现非钢创效40万元的收入。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绝不可以没有知识”,这是张学利十分喜欢的一句话,做为起重高级技师,张学利始终不忘对知识的补充和学习,他不光学习起重知识,还自学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专业书籍,做了上万字的学习笔记,他还把自己所学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作业区职工,每年作业区组织技术培训,他主讲的起重知识专题培训声情并茂,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深受作业区职工的欢迎。
张学利踏实肯干在维护检修中心有目共睹,每次大的检修工程,中心领导点兵派将都少不了张学利的身影,炼铁1#高炉安装冷却壁,炼铁新3#高炉更换气密箱,100吨转炉更换炉壳等样板工程,张学利出色的协调能力,大件吊装的高超技能获得现场干部职工的交口相赞。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张学利经过26年的岁月磨练,从一名青年职工锤炼成为一名技术骨干,公司高级技师,他为公司的发展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对他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公司给予他河钢承钢首届十大金牌职工、河钢承钢劳动模范、河钢承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组长等荣誉,这些荣誉是公司领导对张学利热爱企业,爱企如家的完美赞誉。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23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