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原著,和看如今的电影电视剧《水浒传》,我们会发现,原著中潘金莲的人物形象,和如今电影电视剧中潘金莲的人物形象,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一
我们暂且搁下《水浒传》原著中潘金莲的人物形象不说,我们只说如今电影电视剧中的潘金莲。我们会觉得,这个貌美如花的二十二岁少妇,既勤劳持家,又温柔可人,实不是被人们早就称道着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淫妇毒妇之一。
我们去观看由香港女星王思懿扮演的潘金莲形象,发现,潘金莲可真是个贤惠可人的良家妇人呢!她的红杏出墙、毒杀亲夫,就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已了。你看她貌美如花,殷勤持家。武大郎早起外出卖炊饼,她总是比武大郎起得还早,忙忙碌碌地生火蒸煮炊饼。等武大郎挑着担儿走出家门,她又迅速闩门关窗,整理家务。大郎回来,她又接过担儿,再用条帚拂拭大郎衣上灰尘。接着端上可口饭菜,服侍大郎吃吃喝喝。
这些生活细节上的刻画与展示,不就明显地向观众们灌施了这样的一个观感: 其实,潘金莲实在只是个良家妇女,哪儿是了个十恶不作的浪荡淫女、杀夫毒妇?
但是,当今的电影和电视剧,为了不回避潘金莲最终毒杀亲夫这个原著里无法逆转的事实,还是安排下潘金莲在内心深处厌恶武大郎的心理表现。我们在观影过程里看到,晚上,王思懿扮演的潘金莲与武大郎同床而眠时,潘金莲会蜷起身子,尽量远离武大郎的身子些,以此衬出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委屈与无奈心态。为这个恶妇最终红杏出墙,埋下了合情合理的伏笔。
大家知道,潘金莲原是个地主老财家的使唤丫环,因不从色迷老财对她的调戏,地主老财才一怒之下,不要分文,情愿倒贴着,将潘金莲嫁给了三寸丁谷树皮般的武大郎,以示对潘金莲的惩罚。潘金莲如此美貌的一个女子,却嫁给了一个猥琐没人像的矮男,按老话说的,可真算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这种婚嫁,按常理推之,潘金莲自是会满腔怨屈,弄到最后,总是要红杏出墙,生出些婚外情的。甚而至于恶向胆边生时,便会毒夫杀夫了。
我们细细推理一下潘金莲的个性特征。当今电影电视里,把潘金莲塑造成了一个既能隐忍,又实贤慧的良家妇女形象,似乎她在骨子里,具备了大家闺秀的个性品质。但是,《水浒传》原著却确凿地告诉我们,潘金莲虽貌美如花,却出身低微,原只是地主老财家的一个使唤丫环而己。这样的身份,必然没有得到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必然长期杂处在最底层的民众生活里,其行为方式,就不太可能带有大家闺秀的禀性。那么,她那隐忍、贤慧的言行举止,又会从哪里得来呢?真实的潘金莲性格,应该是带点俚俗的、有点急性的、还且稍显些泼辣强悍才对。我们如此推理潘金莲的个性特征,我们就对如今电影电视里,对潘金莲人物形象的塑造,心中,不由得存下不少的疑窦来。
那么,在《水浒传》这部原著里,作者施耐庵,又是如何塑造潘金莲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二
要论证这点,口说无凭。我们得翻开《水浒传》原著,看潘金莲倒底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我们才会对潘金莲倒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彻底清楚的认知。
潘金莲在《水浒传》中的最初出场,是在武松第一次上他哥哥家的时侯。潘金莲初见武松,见他长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想着武松与武大郎一母所生,武松一表人材,武大郎却猥琐丑陋,心中自是惊怵不已。家中来了个天人般的阿叔,潘金莲便只顾坐在楼上与武松开聊,只是指使武大郎去置酒买莱。与武松热聊的过程中,见武松有点拘谨,潘金莲便说:" 奴家平时快性,看不得这般三答不回头,四答合身转的人"。从这句话里,我们应该看得出,此女,并非含蓄温婉之辈也!
武大郎从外面置酒买菜回来,要潘金莲去整治一番,好让他可以坐下来,与兄弟细聊一番别后之情。潘金莲却嗔怪武大郎,说:" 你看那不哓事的,叔叔在这里坐着,却教我撇了下来"。又说:" 你不教隔壁王干娘安排便了,只是这边不见便"!
开桌吃喝时,武大郎安排潘金莲坐了主位,自己却只是筛酒烫酒,忙这忙那不迭。那潘金莲也只是理然当然、当仁不让着坐在主位上,与武松唠叨不己,还常指使武大做这做那。从这些生活细节的描述里,我们当能看出,潘金莲是这个家里的主角色。在平时的生活里,应该早就强势惯了地、指挥武大郎去做这做那的了。这在千多年前大讲"三从四德"的社会大环境下,潘金莲如此强势,实在就有点不太正常。潘金莲之所以有悖于"三从四德"社会状态之下的一般的女人,或许就因为她自视貌美如花,却嫁了个丑陋无比的男人,这男人就应该在她的面前低声下气,任由她呼来喝去。这样,才能平衡一下她那"没有嫁得如意郎君"的失落心态。潘金莲如此这般,其身上,哪还有了柔弱温婉的小女人气象?其个性特征里,恐怕只留着任性要强的"女汉子"禀赋了吧。
后来,潘金莲在武大郎不在时,私下设酒款待武松。几口薄酒下肚,潘金莲就忍不住自己地春心荡漾起来,潘金莲开始用用言语挑逗、用色相引诱武松。武松何等人物,磊落坦荡的好汉一条也!岂会乱了人伦、败于声色?武松自然勃然大怒,愤然拒绝,拂袖而去。
经此一事,武松识得这个嫂子,实在只是一个水性扬花的女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把自己那老实巴交的哥哥害了。后来,武松要到开封府公干一番,须得离开二三个月时间,便提了酒食回了哥哥家里,要求武大郎,在他离开的日子里,平时晚出早归,别让家里出了什么么娥子的事。并要求潘金莲嫂嫂"篱笆扎得紧些,别让野狗入了进来"。这番话,是让潘金莲恼羞大怒的。潘金莲顿时指桑骂槐地斥骂起来:" 你这个腌臢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个不戴头巾的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潘金莲说完这番话,立时便推开酒杯,愤而离去。一边走,一边还搁下这些话儿:" 你既是聪明伶俐,却不道长嫂如母!我当初嫁武大时,曾不听说有什么阿叔,哪里走得来!自是老娘晦气,鸟撞着许多事"!
武松要哥哥平日里晚出早归安稳度日,武大郎自是照办。潘金莲却与武大郎闹开了。潘金莲怒骂武大:" 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在半天里,便把着丧门关了,也须吃别人说道,我家里怎么留鬼!听你那兄弟鸟嘴,也不怕别人笑耻"!这还不算,潘金莲还要武大郎与武松撇清兄弟关系。见武大不答应,便要狭说:" 还了我一纸休书来,你自留他便了"!
我们在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原著了,看到了潘金莲这样的所作所为,还能相信她是个贤慧女人吗?她还勤劳持家吗?她还温柔可人吗?如今电影电视里的那个娇嘀嘀的柔弱美人潘金莲,恐怕只是一个淫心十足、毒舌如簧的狠心女人罢了。在施耐庵的笔下,我们还看她数次用着的口语"鸟"字,就可推测出她实在只是一个出口成脏、心里并不太干净的俚俗女人。在千年以前,一个女流之辈在十分讲究"三从四德"的社会环境里,口语中常常使用"鸟"字,可谓粗俗不堪矣!因为那时的语言环境里,"鸟"的含意不通"枭",其含意,通常指向男性的生殖器。一个女人出口总以此称"鸟",成了什么样子?如此可见,其出身,仅仅只是地主老财家使唤丫环的潘金莲,是不具备大家闺秀的贤淑气质的,只能是一个下里巴人的粗俗妇人。
我们认识到她不是一个贤淑温良的女人,只是一个毒心毒肺的淫女恶妇,还可从她与奸夫西门庆毒杀武大郎的恶行里,得到了更加有力的佐证。话说潘金莲和西门庆正在王婆的屋内肆意淫乐的时候,武大郎在小郓哥的帮助下,直接上门捉奸来了。西门庆听得动静,吓得躲到了床底之下。可潘金莲色胆忒大,急忙冲上去顶住房门不说,还怒骂西门庆道:" 闲常时,只好鸟嘴里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交"。这一骂,一下把西门庆的贼胆骂大了。西门庆便爬出床底来,飞奔武大郎,当胸踢了武大一脚,随即扬长而去。
武大郎被西门庆当胸一脚,踢出了痛心病。潘金莲与西门庆,遂在王婆的窜唆下,丧心病狂着,要害武大郎的性命了。潘金莲给武大郎口里灌毒药时,竟然毫不犹豫起来,似乎非要一口毒死了他,才趁了这个毒妇的淫心,满了这位淫妇的毒意。见一口毒不死,就用被子捂往武大郎的口鼻,蓄意要闷死武大郎。见武大郎拼命挣扎,便呼唤西门庆同王婆一块上前帮忙,立时三刻要让武大郎见了阎王。武大郎双腿一蹬去见了阎王,潘金莲才后怕起来。然而这份后怕,倒不是十足的因为害死了亲夫。而是害怕姘夫不要了她,害怕武松回来后不肯善罢甘休。
这时侯这个貌美如花的女人啊,实实在在是个心肠比蛇蝎还要狠毒无比的女人了。当我们从《水浒传》原著中读到这一节的时候,我们还能相信潘全莲,其实是个贤淑温良的女人吗?我们会异口同声地确认: 这个女人,确实是中国历史里最淫荡恶毒的四大女人之一!
三
施耐庵笔下的潘金莲,其实只是他小说里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现实生活中并无此人。不过,即算是个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作者在创作时,也要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真实可信。唯有如此,小说的艺术生命力,才会如日月之光般永远生辉,长存世间。我们将《水浒传》原著同如今的影视作品《水浒传》相较,单就潘金莲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言,考证其真实性,影视作品的潘金莲,要逊色原著不少。这份逊色不少,主要体现在影视作品对潘金莲这个人物、与原著作者创作之意图解读的不同上。
我们详加分析如下。原著认为,潘金莲确实是个淫毒妇人,违反了那个历史时代里妇人应该遵循的做人守则。其毒夫杀夫的行为人神共愤。所以,武松快意恩仇、为兄杀嫂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是既合乎于情,又合乎于理的。尽管法不容情,法又常常不论理,要将武松戴上枷锁去吃官司,法只体现着统治阶层的意志,始终与大众心理的道德层面相距甚远。所以,民众对武松的快意恩仇,却是拍手称快的。由而,原著《水浒传》武松杀嫂这一情节,才被人们千百年以来百般传诵、称颂不及。
可是,今人对武松杀嫂这个经典的故事,却有着另一层意思的解读。今人们觉得,潘金莲被武松所杀,实实在在是一场大悲剧呢。今人认为潘金莲因不从地主老财好色的淫求,而被迫下嫁给没点人样的武大郎,就其婚姻美满的诉求来说,本来就满怀了怨屈。真所谓"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了。当代人崇奉人性张扬的思想理念,为潘金莲不理想的婚姻叫屈的大有人在。认为潘金莲即使红杏出墙、找得西门庆这样的风流倜傥公子哥快活一场,虽属于婚外情,是不合于法的,但也合乎于人性的正常欲求。当代人讲究郎才女貌才合般配、欲求和谐才算得当。所以,象古时侯的潘金莲嫁了个丑八怪武大郎,如在今日,潘金莲如果想解除了这段婚姻,连法律都会支持她的。潘金莲红杏出墙闹了点婚外绯闻,实在只是小菜一碟,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是,潘金莲因婚姻不满而去毒夫杀夫,闹出人命来了,做事就显得有点过啦。但这份过,如果从潘金莲深受婚姻不公之害、而欲报复"社会"这个视点去思考,今人也会觉得,潘金莲如此这般,自有其合理的成份在内。不就杀了个"三寸丁谷树皮"般的丑八怪嘛,没什么值得大为惊诧的。再说,如今的人们普遍都喜欢美好的事物,讨厌丑陋的东西。闻得潘金莲长得如天仙般美丽,即算是个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人物,也早生出要去怜惜、耍去守护一番的念头来。但知武大郎丑得不堪一提,哪还会去同情他被潘金莲所害,不踹死他早点到那阎王殿去报到,已属烧了高香。今人有了这样的一些思想认知,体现在当今影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自然要有与原著所不同的编排塑造了。
当我们理解了因时代变迁、而让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观感会有所不同这一个道理后,我们对《水浒传》原著与今人影视作品《水浒传》中、有关潘金莲之人物形象塑造的异同,就会持相对公允而又客观的看法,不太会去过多地追求其中的孰是与孰非。而且,文学艺术本身就允许其海阔天空般地杜撰与虚构,经典文学作品也可以进行面目全非的再创造。我们当知道《金瓶梅》这部奇书,其中潘金莲的故事,不就与《水浒传》原著中的潘金莲之故事,有着天壤之别的吗?
我们还得知当世有人,曾言之凿凿地撰文说,椐他考证,在宋朝山东地面的阳谷县,历史上确实有武大郎和潘金莲存活着,他们确实是夫妻。潘金莲貌美如花不假,武大郎也生得魁梧英俊,夫妻俩家财百万,过着十分美满幸福的生活。呵呵,施耐庵一部杜撰出来的经典小说,竟让那些无耻之徒动用考古之学妄作虚妄之证了。当今之世,也真有人提议将梁山水寨撤寨设市,以便振兴山东的旅游经济。这可真就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啦!
唉,小说,小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曹雪芹语),由它们去吧!
谨呈拙作一篇,供内同道们悦读了。亟望大家不吝批评指正!
本文所选用图片,为香港影星王思懿剧照,实告如上。
评分:9.6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22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