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宁静嘉义

1月22日早,我们按照结业环岛旅程的计划,从屏东到嘉义。嘉义毗邻台南和高雄,离屏东也很近,但这是我第一次到嘉义。

之前对嘉义完全不了解,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有阿里山。

在阿里山山腰,我们来到了奋起湖。

奋起湖其实没有湖。奋起湖旧称粪箕湖、畚箕湖,奋起湖的“湖”在闽南语中意为低洼之地。奋起湖位于嘉义县竹崎乡中和村,这个村子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地势低洼,像个靠北朝南的畚箕,时常云雾环绕如湖,因而叫畚箕湖,后来人们嫌弃名字不好听,便改成“奋起湖”。在闽南语中,奋起和畚箕同音,意指奋发图强。

阿里山森林铁路建成后,奋起湖车站成为了最大的中途站。那时候,蒸汽火车从嘉义市北门车站行驶到这里会停留较长时间以用来补水添煤。最重要的是,停车时恰好到了午餐时间,车上的工作人员和乘客顺便在这里用餐休息,久而久之,造就了奋起湖的铁路便当文化。紧接着,奋起湖成为了附近的集市中心和阿里山森林铁路的货运中心。

我们有幸,在奋起湖大饭店吃了一份奋起湖便当。奋起湖便当用圆圆的铁盒装着,充满了年代气息。活在现代惯了,也应该适当地活在历史中。几十年前的阿里山,几十年前的台铁,人人都拿着一个铁盒便当在火车上吃。几十年前的人们或许想不到,那一个小铁盒会流转到我们的手中,味道还是那么经典,吃的是传承。

上到阿里山已经是傍晚,我们趁着暮色走了一遍森林小径。天然的“大氧吧”给人始终清新的感觉,我们走在湿滑的泥路上看着满是青苔的树干,这些樟木都很高,笔挺挺地往上长,顺势往上望不一会儿就会头晕。幽径、苔树、雨后、少人,隐隐地让人感觉走进了武侠世界,一不小心古龙的西门吹雪就从树上跳了下来,不远处说不定有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樵夫正挥动着大斧砍这些高高的苔树,他是李逵还是程咬金呢?

我带着疑问一路向前,慢慢地看到几座石墓。墓上也长了些青苔,第一眼看到就知道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走进了看,墓上的文字是中文加符号,这不是日文吗?原来这些都是日本人的墓。日据时代的1906年11月,小笠原富二郎发现包括今之阿里山神木的神木群。很多日本人跑来开发阿里山,那些墓就是纪念一些殉职日本人而立的。继续往沿着小径走,出口处连着森林铁路,几位同学已先于我们站在那里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从夜宿的青年旅馆跑到附近的二万坪停车场看晨曦。白白的云笼罩着高高的山,我们站在远处可望而不可即,太阳就在云端上面,光芒射穿了云层一片金黄金黄的,感觉如来佛祖就要从那里出来福泽人间。没有风呀,一切都是那么寂静,我们大声地呼喊声音听起来竟也没多大,也传不远。两旁的高山矗立着,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峭壁,不一会儿白云飘过来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看着这些山,我想起了阿里山的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阿里山和武夷山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候山上山下四季如春,漫山遍野果实累累,一眼望去姹紫嫣红。许多人就在山脚下安居乐业。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妖怪,它占领了整座山,霎时间草枯花凋,人们不得已背井离乡。在大山西边的山脚下住着一对母女。女孩19岁,勤劳勇敢,叫花珊。花珊看到妖怪鱼肉山头气愤不已,于是历尽千辛万苦修炼了一身绝世武功,不久告别母亲上山除魔。

花珊决定在一天晚上夜袭妖怪。她先弯弓搭箭射瞎了毫无防备的妖怪的眼睛,然后抽出大砍刀看准了妖怪的脖子,冲上去就一顿大力乱砍。不知砍了多少刀,花珊竟然把山劈成了两半,妖怪死了掉下了劈出来的鸿沟。鸿沟马上涌进了奔腾的东海海水,糟糕的是母亲在山的西边,女儿在山的东边,她们被隔开了。那条海沟变成了今天的台湾海峡,山的西边变成了武夷山,山的东边变成了阿里山。

思念女儿的母亲登上武夷山天天隔海相望,后来变成了一块巨岩孤立在武夷山山顶。思念母亲的女儿也同样登上了阿里山天天泣不成声,后来化作阿里山山上的一棵红桧树,日月潭的潭水则是女儿思念的泪水汇聚而成的。

3000年后的一天,日本技师小笠原富二郎在阿里山发现了这棵参天的红桧。不久,日本人封她为“神木”。据记载,神木有53米高,树龄3000多年,树干距离地面1.5米处的直径达到了惊人的4.66米,纷繁巨大的树干连接着地面围成了一个23米的圆圈。神木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台湾标志之一。后来,神木先后遭受雷击和暴雨的袭击,在1998年6月末被正式放倒在原地,供游客参观。

阿里山古老而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看着对面的山我看见了远方。

来自大陆的我很快就要回去,离开台湾,离开阿里山,离开这片纯洁的地方。阿里山复古保留传统,是台湾的一个缩影。看着这些花草树木,我想起了中国人的传统精神。

道可道非常道。我想起了老子的这句话,想起了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智伯在晋国内乱中兵败身亡,而主谋者之一的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砍下来,当作饮酒的大杯子。豫让得知后怒不可遏,一心为主公报仇,准备刺杀老赵。

第一次,豫同志打扮成一个厕所清洁工,想趁着老赵上厕所的时候在背后捅刀子。豫同志踹开厕所门的那一刻,被他老人家发现了。老赵觉得豫同志是位忠诚的义士,把他放了。

第二次,豫同志做了充足而残忍的准备。他全身涂满油漆,身上长出了癞疮,像个乞丐一样;后来他又生吞火炭把自己的声音弄哑,他觉得没人认得出他了;最后埋伏在天桥底下等着老赵出现。

老赵的马车经过天桥时,豫同志一跃而起。

就在那一刻,老赵爆了句:“同志,怎么还是你?”

话音刚落,一堆赵家侍卫把同志团团围住,他康概陈词地反骂了老赵一顿,然后悲壮地拔剑自刎。

豫让为了信仰而死,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千古绝句: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句子大概解释为:男孩子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孩子愿意为使自己开心的人精心妆扮。

这一句话流传了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这点很重要,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办事,同样地,在中国像中国人一样办事。

两千多年来,大概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中国的男孩子:

1.士为知己者死。

2.士可杀不可辱。

这两句话都是在春秋战国流传至今的。

至于中国的女孩子,不妨看看《诗经》。

以下摘抄几段易中天《青春志》的内容①。

《诗经》收入郑国民歌共二十一首,其中可以确定为情歌的十六首。十六首情歌中,描述场景的两首,男孩子示爱的三首。其余十一首,都是女孩子向情郎表达爱意。

例如,《山有扶苏》是这样写的: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翻译过来就是:

山上有棵扶苏树,

池中有株玉莲花。

不见心中美男子,

撞上个欢喜俏冤家!

《褰裳》(褰读如迁)则要更直接:

你要真有爱,

卷起裤腿过河来。

你要不爱我,

难道我就没人爱?

你这傻瓜中的傻瓜,

呆!

看到了吧,春秋战国时期的女孩子是勇敢奔放,敢于追逐的。

大概在这个时候,西方的女孩子也是这样,例如古罗马②。华夏的女孩子和西方的女孩子一起起步的,但为什么今天会矜持点呢?

因为宋明理学。

北宋初年,对女性的迫害先从裹足开始,那些审美变态的士大夫向政府提议女孩子应该裹足才好看,才是真的美。

然后,以程昱和程颢为首的理学家为了重新扶正儒家道统,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再次向女孩子下手,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荒谬主张。

这种混账逻辑,一攻就破。

按照理学家的标准,妻子要对丈夫绝对忠诚,一妻侍一夫,如果丈夫不幸过世则要终身守寡,直到她死后就立一块贞节牌坊用来流芳千古,激励后人。

那么,我们的丈夫又是怎样的呢?

哈哈,一个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对原配一点都不忠诚。如果原配过世了,丈夫要守寡吗?不,要续弦,也就是再娶另外一个女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

所以,那么男女不平等,怎么说得过去呢。

原来,“灭人欲”是专门灭女孩子的欲,这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不可理喻。

因为宋明理学这么一瞎搞,自那以后的女孩子就变得特别变态地矜持。

事实上,连儒家学派的祖师爷孔子也不敢说这种没天良的话。

孔老师说了很多教育人的话,他也说过:

食色,性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食欲和性欲是人的本性。

既然是本性,能禁止吗?肯定不能呐。

好了,还原了中国古老的男孩和女孩的性格,就等于寻根。

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专心专意对一个人。

这不矫情,这是一种精神。

台湾保留了这种古老的精神,我在台湾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他们都是高素质的人。台湾的很多城市不如我们漂亮,但这里的人让我们敬仰。

1月23日中午,我们坐车北上台北,等着我们的是24日早上10点的返程飞机。终于,这段旅程结束了。

参考文献:

① 《青春志》,易中天,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08

② 《祖先》,易中天,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05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21444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