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情牵浙东望族《显爵应氏》

(重修蜜岩应氏宗谱序 )

时光荏苒,转眼与义植先生蜜岩相识已是六个春秋。我们因应氏历史文化硏究相逢浙江宁波章水镇蜜岩村,后來,也因此谈心得,叙友谊常有书信來往。可以说,义植先生是我许多应姓朋友中最为仰慕的長者和文化人。因此,当义植先生《蜜岩显爵应氏宗谱》付梓之际,也自然会有感而发,谈一些体会。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的发掘,揭开了一个久被历史遗忘的周代应国的神秘面纱。一段沉寂的历史,不但续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也为应姓大家庭找到了“家国一体,慎终追远”的精神高地。从那时起,踏着寻根热的时代歩伐,一批又一批不远千里、万里的国内外应氏后人前來寻宗祭祖。1996年,古应国墓地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顶山也由此确认为中华应氏文化的发源地。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民族,撰国史、编方志、修宗谱(家谱)是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宗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文献(国史、方志、宗谱)之一。没有家谱的家庭(氏族),如断根浮萍,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当今,祖国的大发展和民族的繁荣昌盛,都需要我们重視和普及“家文化”知识,重建“家规家风”,“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如此,必将对共同培育民族核心价值观,共同坚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高度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蜜岩村《蜜岩显爵应氏宗谱》的编篡正当其时,反映出蜜岩村淳朴和谐的乡情,蜜岩人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民德归厚的情怀。高兴的是这个高尚的使命又历史性的落在年届耄耋之年的应义植老先生身上。

蜜岩是一个传统文化厚重的古村落,村里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为应姓,应义植就生長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山村。13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走出山村融入伟大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荣退故里,却退而不休,始终关注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专注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一方水土一方人,走进蜜岩,就是走进了古蜜岩的诗情民间。古庙、古祠、古道、古桥、古建筑交相辉映在一派恬静的田园山野。仕学报国,耕读传家、文化传承,犹如一部丰厚的人文史书,成就了蜜岩村的传奇风情。这片热土上,很容易发现乡愁画意,民风淳朴的答案和密码。一个古老的村落,多少故事,多少繁华,读懂蜜岩,便能读懂义植;读懂义植的故乡情结,便能读懂应国历史文化、应氏文化的传承,自然能读懂这部沉甸甸的《蜜岩显爵应氏宗谱》了。

传承和发展村落文化,重塑乡村价值,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宗谱自然而然成为最有价值的史料之一。它是融历史文化孕育出的民俗、民情、民风、家规、家训、家风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文化。《蜜岩显爵应氏宗谱》第十五次续谱修谱,以血脉、地脉、文脉和祖训,“三脉一训”为主线,突出地体现出这一特质。“三脉一训+文汇全彩”创新模式,读起來倍感亲切、直接、舒畅、享受,深得读者喜欢,成为宗谱版本新的流派-四明显爵版,

义植先生在宗谱中,收录桂馥堂,崇本堂,中和堂等宗祠内容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我考察过的南方诸多应姓村落中,古祠堂保存的都非常好,有的还在建设新的祠堂,成为一个乡村的地标性建筑文化景点。宗祠是宗谱的物化形式,不但是宗族发展繁荣的建筑形态,更是一个传统村落之魂,宗族之根,姓氏之源。一座祠堂犹如一位母亲,虽历沧桑,却总是在外儿女的向往之地。她像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正宗的“国粹”,是一方方最具特色的“中国印”,也是毎一个漂泊在外亲人的根和“胎记”。词堂文化即使是当今,也仍具有诸多正能量,某种意义上,词堂文化与宗谱文化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历史上,宗谱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记载家族或宗族家世渊源,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的典章文献。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百科全书,历史文化总汇。宗谱在历史上起到了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寻根扶脉,承前启后,敦亲睦族,凝聚血亲,传承文化,教化子孙等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亟待研究挖掘、传承弘扬的瑰宝。当前,在充分肯定修谱的作用和价值下,更要与时俱进,有必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家国同构”注重挖掘姓氏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正确认识家谱中的血统问题;二是弘扬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与传统文化村落保护相融合。宗谱文化与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都是家族乃至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个地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体现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基础。因为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才具有经久不息的魅力。

蜜岩村有过衰弱与贫穷,但更有过辉煌与成就。蜜岩人热爱生活,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他们辛勤地劳作,诗意地栖居,让一个农耕村落变的充满生机。相信《蜜岩显爵应氏宗谱》的第十五次续谱修谱编篡出版,不但会给全村群众以极大的荣誉感,而且更加激发建设美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向往……

是为序!

姬 书 敏 2016年11月3日 于平顶山

作者: 姬书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

平顶山应国历史文化研究会 会長。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7207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