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已全惟欠死,贪嗔虽断尚余痴。”这句诗写在略显泛黄的梅花喜神谱笺上,苍寒的笔力仿佛暮冬的一剑兰叶,隐约指向迟来的春意。我将它夹藏在书页中,有时打开,默然良久。人生总在羁绊与解脱中度过,对于有形的,对于无形的,究竟有没有人能全然断绝于人间的执着之外?有时清高反而不真实,太过入世又不免沾惹尘埃,人总在矛盾中找寻自己,我想起了一无牵挂的周师傅在晚年留下的一本薄书,像是一种人生的轨迹,或是一种遗憾。我翻阅了无数次,对其中的每一道菜,几能领略周师傅的经营苦心,但我始终没有将它们形诸现实,对于味觉,似乎现在的一切计较都已是多余的,只有这两句诗,让我有不尽的追想。 大凡人之口欲,莫不嗜鲜好腴,针对此,厨中对于增益食物味色的丰厚莫不铆足全劲,而所谓“十斤青菜不如一两瘦肉”,这升级口感的浅知近理在我们厨中无人不晓,要色香味俱全,总不免要加些肉末汤汁,姑且不论以火腿、猪脚、鲍鱼等调制浓羹以烩鱼翅的精细做法,即使一碗二十五元的担仔面,也凭那面垛上的一尾鲜虾来点铁成金,但我们厨里的周师傅总说“肉食者鄙”,凡滋味中真正的精华,全在骨中。 周师傅的话是有点道理,但还要细加推敲。在诸种骨中,兽骨最浑浊,故猪牛羊骨,只可作为汤头,搭配莲藕、鲜菇与豆腐之类清逸之物,配以粉丝、面条亦有滑润助食之功,比起纯肉类的油腻更胜一筹,故一般火锅店家多以猪大骨熬高汤,近起之日式面馆亦颇讲究此法。对此周师傅颇不以为然,他说:“兽骨鲜味强烈,入口即有震慑,但不易隽永,其回味远在禽骨之下。”故当时周师傅熬汤底多用鸡骨,大家戏之曰“鸡肋大厨”,言下颇有轻视之意,其实“鸡肋”于味,大家只见其“食之无味”的一面,却无视它那“弃之可惜”的后劲,周师傅能用他人所不用,当是见解独到。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6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