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农村,几乎每个家族都有族谱。
而我们张家,却没有。
我了解到的历史,一大半都是从前长辈们的口述。
其实张家曾经也是有族谱的,但是,不知道是在什么年代,丢了。不知道是谁弄丢的,大家都没有查过。慢慢的,张家的子孙都习惯了没有族谱的生活。
外公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编写他们牛姓新的族谱时,外公出了不少力,还有几个本姓的进行了资金赞助。他们大多事业有成,不少曾位居我们眼中的高官。
从我记事起,我脑子里的就只有成,全,明,尚,启五个字辈。爷爷是成字辈的,文化大革命受不了折磨自杀了,听说到县里开会曾留下过一张大合照,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奶奶说叔叔和爷爷像,但是很多人又说爸爸像。
爷爷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四个姐妹。大爷我也没有见过。幺爷爷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小时候特别依赖他。他陪我们做游戏,给我们编手枪,糊风筝。我愉快的长大,丝毫没有感受到没有爷爷的缺陷,直到我十四岁那年,他因为食道癌离去。
我们家族也有过风云人物。荣华富贵四兄弟中的荣担任过水电局的局长,富读了大学,做了教授。他们属于明字辈。表面上看,他们比爸爸矮了一辈分,其实,他们的奶奶和爸爸的奶奶是两姐妹。两姐妹嫁入张家。他们在年龄上可以当我爷爷,但我一直叫他们哥哥。
我们农村就是讲究辈分。小时候,我约玩伴上学。她妈妈总是逼着她叫我姑婆。慢慢的,我们长大了,直呼对方的姓名。
张家现存的男人中。大爷的大儿子是最年长辈分最高的了。他已经七十多岁。是一位退休工人。住在另外一个城市,家族里的事除了红白喜事他一般都不参与。没有主事的人,张家的族谱也就顺理成章的没有了着落。
大爷的二儿子如果不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现在的族长了。很不幸,他溺亡了。
偏房中一位比爸爸年长的堂叔也去世很多年了。现在,除了大爷的大儿子外,爸爸最年长辈分最高。
我们张家在很多年前很弱,后来把自己的一个儿子抱给姓李的了。后来张家没有儿子,据说又从李姓抱回来一个男孩。
张家的男人不长命。这是奶奶爸爸叔叔一致的观点。爷爷三兄弟中,两个死于自杀,一个死于癌症。爷爷活到36,大爷60多,幺爷50多。
大爷的三个儿子现在仅存一个,我叫大爹。大爹今年70多,是记事以来最长寿的男性长辈。爷爷的两个姐姐都好,活了80多。大爷的二儿子死于意外,40多岁。小儿子死于突发疾病,54岁。
爸爸常常唠叨,自己怎么着也要活过六十岁。他说,在农村,活不过60岁别人会说太短命。他肩负着一个他自己觉得沉重的任务,好像为自己,好像为张家。
张家到现在这辈,用爸爸的话说,也基本没落了。大爹在别的城市生活,很少回来。爷爷两个儿子。叔叔因为拆迁搬到了隔壁队里,幺爷的两个儿子一个在上海发展,一个在本城做生意,家里留着空房子。算来算去,全字辈的男人就留下爸爸一人在老家。爸爸感叹,遇事都找不到个商量的。
记忆中最正式的家族集会有两次。一次是溺亡的二叔家招上门女婿。参会表态的有爸爸和水电局长。写了文书,按了手印,那女婿,才算正式被认可。还有一次,是一个张姓的人要卖自己的房子,大家一户一人去做了见证。
社会慢慢发展了。后辈的人越来越多。按辈分我早已经是曾奶奶辈了。还是没有族谱。我们还是只知道成全明尚启字辈。新生的小孩名字越来越好听,再也没有人愿意用辈分了。连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祖先是何方人,迁徙过几次,更别提他们了。张家的历史是一段无法了解的历史。也没有人愿意放弃赚钱的功夫去补写一个族谱,更别提赞助。大家的集会慢慢的只有在红白喜事的时候才会,偶尔还有缺席。偶尔的惦念与铭记,就是扫墓时给祖坟添一炷香,燃几张纸,放几挂炮。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6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