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先生曾经在《人与永恒》中这样写道:“心灵和胃一样,需要休息和复原。独处和沉思便是心灵的修养方式。”,敲下文字的这一刻,似乎瞬间放下了周遭的喧闹,和生活里的烦恼,感觉自己在从文字里吸氧,这一刻,很幸福。
正式参加工作三个星期了。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在他人眼中很崇高的职业,人民教师。三个星期的教师工作,另我感到这一切仿佛是梦一场,迈出校园,又踏入另一所校园,我感觉到了命运的神奇,从学生转变为人民教师,我感受到了自身职业的神圣和责任,而这一切叠加起来,体会到的,是生活的现实,和人生轨迹的慢慢舒展。
记起小时候,会拿一个木棍当成教鞭,站在家里的墙前面,模仿老师的模样,那个时候觉得当老师真气派,站在那么多人的前面,虽然那个时候不知道自己在讲着什么。而回顾起我的内心经过,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都在抵触老师这个职业,因为我觉得,当老师无比的平凡,三百六十行,那么多光鲜亮丽的职业,努力了那么多年,为什么要选择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内心充斥着不甘心与抵触,就在两年前,自己像着了魔一样,一心想走教育路线,拼命地考证,认真的研究教育学,最后一路绿灯的踏上了教育的轨道上,而回想两年前的内心经过,可能那时也有学校名字的间接暗示,里面含有“师范”两个字,就那样,我用两年的时间做了一个决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然都对不起我两年考的那些证。
临近毕业,我是班里羡慕的对象,因为我毫无阻碍的选择了我心爱的城市,心爱的职业,拖着行李箱离开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带着对学生时代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明天,我没有畏惧。
从岗前培训,到现在的正式上岗,我的内心经历了无数次的转变,大体来说,就是从一开始的抵触到现在的接纳,接纳生活,接纳工作,接纳自己。
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圈,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大圈子里的人,这个圈子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就是“适者生存” ,而每一份职业,又会被细化到各自的一个圈子里面,而这个圈子首要的入行规则,仍然是“适者生存”,适应职业性质,适应接触人群,适应作息规律,适应它接下来要发生的一切。走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会产生一种错觉,我们是无比的厉害与强大,可以胜任任何工作,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会经历的心里过程,而当我们迈出校园那一刻,踏上工作岗位,我们会意外的发现,我们在那座象牙塔里学到的,仅仅是停留在学生时代的那些书本知识,我们需要学习的,只有在真正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刚刚开始,而这一生,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成长。
岗前培训时我发表过几篇文章,里面充斥着各种对生活与工作的无奈情绪,此时此刻,我已经正式参加工作三个星期了,工作之后,无奈情绪只会慢慢的累积,抑或停止生长,但丝毫不会拔草除根,但不得不承认,工作和社会正不断地教会我成长。
很多人说,我们正在慢慢的被这个社会所同化,慢慢磨掉身上的棱角,变得麻木与冷漠。曾经我也这样以为着,但这阶段的我,对这些既定的说辞有了重新的理解,我们确实是在改变着,变得云淡风轻,变得内心平静,最后内心毫无波澜的面对生活里的波涛汹涌,我并不认为这是在被同化,我认为这是在经历正常的人生轨迹,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不断的克服身上的所有毛病和不足,读书、工作等生活阅历都是在为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做准备,这个过程就好比大自然中的动物,无数次的练就自身的本领,中间的过程无比艰辛与痛苦,经历雨雪风霜等各种困难,最后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无比强大的内心,面对生活的琐碎与人生的挑战。
中途我们会经历无数次的思考和反思,思考自己,反思行为,我的内心也无数次的挣扎,挣扎于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和职场禁忌,无数次的向自己发问,“这一切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是谁”,“我将要做什么”...,我们都一样,在生活面前,我们都是没有成手的实习生,我们会遇到难题,会碰到阻碍,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生疑惑,但最后,我们终究会变成那个处事沉稳,云淡风轻的大人,即使过程很痛,很痛。
毕业后,很多同龄人和朋友都羡慕我现在的工作,觉得我得到了一个大学生本应该奋斗好几年才能得到的东西,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不相信哪一个大学生在刚步入社会时会真的一帆风顺,处处舒心,有些心酸只是说与不说的区别而已,我们谁都不比谁好过到哪去,都在学习,都在适应。
每每在心乱时都会拿出一本书来阅读,找寻内心的平静,我选择了一个既枯燥,又每天都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很庆幸此刻还可以打出如此多的文字,因为有时工作真的会使一个人磨去身上的那些鲜活的东西。
世事遭杂,愿疲惫一天的你,有时间复原你的内心。
我恐惧生活把我变成另一番模样,没有活力和斗志,所以每当安静下来,我都会自我反思,生活即使有那么多的无奈和不心甘情愿的接纳,但我们终究会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云淡风轻,顺其自然,加油,伙伴们。
评分:9.9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5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