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劵
八九年前后,在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到来之时记得,各地方保护主义纷飞降生我都不知道是为啥。其手段无非是围追堵截设关建卡,把外地的送货车围起来堵在城市以外把本市的拉货车截住追查罚款,把住城市关口设关严查建立卡岗昼夜监察。那会儿是又忙了交警队又乐了交警队,忙是二十四小时在路上乐是有罚款可以私自截留肥自己吃喝但总这样也不是办法。不知是从哪家城市开始那位市长书记的发明还是收听了高参的建议,在没有完全取消供应各种票证还起作用的前提下,他们有私自印制了一种地方附加票证券其作用是,你比如购买馒头一个,当时的规定需要二两粮票五分钱但,粮票分省和全国通用两种因此,外省人拿着全国通用粮票二两也可以在当地买一个馒头因此,当时的地方政府为了地方保护就发明了这种票证券因此,我们当地人买一个馒头除去有票和钱以外还要有一张二两的票证券因此,增加了不少麻烦有家庭用不了粮票拿去换鸡蛋还要搭上副食券。我想那会儿这种副食券应该会在全国蔓延风靡为了各地的利益也要像流感一样,而且各地方政府模仿的很快也没见中央政府出来干预控制其实如此来讲,当年的政府还算有所作为就算各自为政也是往好处做工作。如果以此深入下去还会有新发现我说的是模仿能力,政府都能反应迅速学习就别法制那些模仿和仿造想发大财的人了,跟你学的。
其实这东西没在市面上坚持流行几年好像还不如私生子来的喜庆,它既不正宗也不正当印刷质量也不好看而且,随着生产大膨胀效率大提前和物欲充分满,假冒伪劣致富积极性的加剧以及从政者越来越看不起自己正规的票证都越来越无用你一个附庸能长多久。但副食券的开始却是因了物资没有满足购买力心情的高涨那种一下子可以很多的感受和生产跟不上不对路的意外,它是抢购风潮的前奏和延续却没有人能预料得到以至于后来,国人好像八辈子没有花过钱似的不存钱了,买啊,抢啊。因此以我对副食券的了解以为是这样,我媳妇现在的针线盒里还有好几张呢,如果有人收藏可以高价卖给他,谁要。
如果票证年代是计划的象征,那么在我眼里假冒伪劣就是市场的代表。我们的特色就是计划和市场既不能互相否定也不能互相肯定但,单就工作而言,在票证和金钱同时起作用的年代工作量大是一定的它们还有互相制约作用,金钱太多没有用买不来很多东西也没那么多东西让你买还要用票证你贪污起来就没有无限的动力。而在金钱万能横行的市场,没有了票证的杯葛和羁绊,金钱在人类社会就是自由时间和生命,贪污起来也直截了当因为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制止贪污的法律全是空当因此,我说票证有一点点像法律条文啊。
抢购风
我经历过八八年底开始的那场遍及全国殃及池鱼的抢购风潮却没有参与其中,我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目睹因此,没有太大的记忆可以寻不过它又像一个可笑悲凉的膏药贴在我脚底下,想一步迈过去却是不能因此,就费力抬起脚在新浪博客的门槛上搓一搓脚心,把搓下来的膏药胡子留在这里管它愿不愿意,也算是对新浪整天瞎革瞎改的报复因为自开博至今已经有两年又三百六十三天,还差两天正好三周年我却是万万不能把这两天提前抢购过来。
其实抢购风开始时正是我结婚前后的样子,记得有一次去东风商场里闲逛与媳妇俩,逛到五金柜台处本想买把电燎壶却不慎看到一款不锈钢直筒锅不错,正当我想看看比较一下时服务员说就是还有四口锅,我倒没什么谁知这句话把经过此处的一个男人听见随手就拿走两口还问多少钱啊,服务员说五十元我一听倒吸一口冷气但再看那男人说:我先拾起来,明天给你钱。我想他是不是这里的经理还是服务员啊,不行,先不买电燎壶,先把这东西收起来。随即我与媳妇凑钱买下这口不锈钢锅用到现在,它经过三次干烧都是我的错除锅底外其他一点没变形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抢购过一次。其实那天还真就没有几个人在旁边,几口锅都一样。
除此之外就是听报纸说和传电视闻,什么哪里的副食店被抢购一空,哪里的百货商场被挤破门,哪里的全家从四处抢购回一样的东西,什么人抢回来的东西都变了味,谁买的洗衣机里还有小老鼠,谁买的大米都长了毛。哪家商铺把几十年的存货倒卖了出去,哪家工厂二十四小时开工都撵不出来,有的干脆偷工减料,有的要先交钱后排号。你想买啥就找谁谁谁,你要想好就要早早去,听说那谁有关系,可能他会帮你忙。
其实我当时没有参与其中一是本来不好凑热闹二来,没有太多钱有钱不如存银行也在抢钱。听说我的先前室友就把两千元钱,据说在银行明文承诺存二十年就会变成二十万自动利滚利加翻倍也不知道他们互相兑现了吗,但我想室友肯定是被抢的一方。你想啊,抢购风,那物价还不疯涨啊。那会儿正是他们所谓的全国遍地是金钱的时代:一是刚刚开放又改革二是,衣食住行必需品处在够与不够的状态三是,物资缺乏年代的意识刚被冲破的兴奋还有四,买涨不买跌的惯性第五,刚有点钱的人一抢挣工资的人就蜂拥而上,第六是政府各地也不知所措却还在做工作,最后说那会儿知道去挣钱的人太少就会花工资。
这阵风大概持续有一年多吗,再后来就一下子有了巨大的物资储备开始,有奖商战。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hrj/show/12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