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情感美文

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记得学生时代,总能听闻一个名字,那就是民国第一才女林微因。在仰慕她才华的同时同样仰慕她与徐志摩的那一段旷世的剑桥之恋。

现在,换个身份,作为一名老师的自己,当读完这本关于陆小曼《半生贪欢,半生痴恋》的佳作时,一种发自内心对陆小曼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印象中,陆小曼给众人的形象是不堪的,生活糜烂,好堵,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败家女的代表。给后人留下的形象是徐志摩的夫人,是导致徐志摩英年早逝的罪魁祸首。以前的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甚至还认为。

然而,此时的自己,确是那么的崇拜陆小曼,自小出生于高官厚禄家庭的她,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过着无忧无虑的富贵生活。自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有着异于常人的翻译天赋,从小初入各种重要场合。然而,这样一位才女,却被父母以能够安享晚年,给予了她捆绑式的婚姻。正如古代所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她嫁给了能给陆家带来美好未来的王庚。

陆小曼是不同于寻常人的,成婚后的平淡生活,王庚的呆板不浪漫,让她的生活感到窒息,她想跳出这个父母为她精心挑选的金牢笼,然而父母不允许。于是他沉迷于牌局舞会,以此来打发时间,长时间的这样糜烂生活,让她失去了文学的秉性创作的灵性,由一个素有“南唐北陆”之称的上海第一才女沦为庸俗贵妇。

直到她遇见徐志摩这位多情的大才子,让她得以重生,重新对爱情充满向往。相同的婚姻境遇,相同的个性让他们迅速坠入爱河。然而,世俗的眼光是不允许他们这样的,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然而,他们闯过了重重艰难,最后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向往已久的家庭。婚后的徐志摩对陆小曼是爱的,他给予了她所能给予的一切,甚至为了能满足她的物质需求,北平上海两处奔波工作,然而过惯奢侈大小姐生活的陆小曼并没有体会丈夫为她所做的一切,一如既往的挥霍,如果她早点醒悟,也许徐志摩就不会那么早离开人世,也许她和他又会成就一段能与徐志摩和林微因媲美的佳话。终归物还在,人已非。

都说,林微因是幸运的,有徐志摩的痴恋,有梁思成的守护,有金岳霖的陪伴,都说这是她应得的爱慕,因为她太优秀了。然而,她因为世俗的眼光,却没有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以给较完美的人生留下不太完美的遗憾。假如当时她勇敢追求,兴许会成就一段婚姻,然而这段婚姻的保质期如何,没有人敢下定论,毕竟徐志摩是多情的。如果这样,中国就少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少了一位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中国建筑设计的伟大学者。

同样,陆小曼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是唯一一位与徐志摩有过真挚爱恋,并走进婚姻的女人,唯一一位让风流,多情的大才子甘愿为他受苦的女人。这都是民国时期千千女性可遇而不可求的。王庚为了她,终身不娶,为她甘愿孤独一生;晚年,被世人嫌弃指责,被家人唾弃,幸好她还有瓮瑞午。当她容颜已逝时,仍然不求回报陪伴在她身边不离不弃33年。

19岁之前的陆小曼是对生活充满阳光,无限向往的。19岁到23岁她是不快乐的,过着麻木的生活,别人眼中羡慕的生活。23岁到28岁,是快乐又是痛苦的这五年仿佛做了一场梦,如今梦已醒,人已去。晚年的她不再是年轻时代那样的人了,终于抖落掉残留的浮艳,懒散,戒掉鸦片,重拾画笔,并渐入佳境,并有萧疏苍寒的古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伟人如此,陆小曼也如此。都说疯狂的青春才叫清春,充满戏剧性的人生才叫人生。我想陆小曼的一生是别样的人生,真性情,不按常理出牌的她注定要给世人,后人留下津津乐道的话题。

有人说陆小曼破坏了徐志摩的家庭,想想这应该是不被认同的,只是他和她刚好遇见,刚好一见如故罢了,只是他和她敢冲破世俗束缚,敢捅破传统的思想观念罢了。晚年的她,就像回到了当初的自己,闭门拒客一生素衣。重拾十年之久素笔,把点点滴滴,悲与乐记录下来。她把对徐志摩的无限思念,寄托于绘画之中,为了他,她终身没嫁。最终与她的绘画,这位晚年的无声半侣走完孤独,凄凉而又充实的半生。半生贪欢,半生痴恋,这用来形容陆小曼,应该最恰当不过。

我想,她是值得后人尊敬的,在封建的传统时代,她是勇敢的。最起码,把自己的一生圆满了,画上了一个残缺的句号,当然这不能全是完美的。没有在世俗的唾骂声中,寻短见,结束自己的生命。当今,我们都知道人言可畏,有好多人就是因为受到语言攻击,患上抑郁症,最终不堪承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可以说是一种解脱,但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吧。如果换成别人,有可能不会像陆小曼一样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打击,还能顽强的生存下来,并且很好的生活下去。最起码她对生命是负责人的,带着对徐志摩的思念。

她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她是陆小曼。

评分:8.8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6831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