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得很,我值班早迎。平时乘坐公交,今儿赶在七点十五之前到校,只好骑摩托车了。
农村的孩子冬天起床却特别早。七点十分到校的时候,车棚内已经停放了十几辆自行车了——高年级的孩子来得更早。真是个滴水成冰的天气,然而在孩子的眼里却不是特别冷的。记得我小时候上学,有次看错了时间,到了教室天还是黑乎乎的,学校里一个人影也没有。那里教室里还没有电灯,一个人既惊又怕地在教室里等天亮,好不容易看到夜明星由亮变暗,听到了路上的自行车铃声。场景一直刺激到如今,记忆犹新呢。
学校规模小也有优势,熟悉的家长还真不少。为了保持形象,我甩下了风帽,没有戴手套,笑迎送孩子的家长。孩子们清脆的问候“老师早!”家长热情地点头,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我的心头暖暖的。
自己班上的孩子见到我,声音特别响亮。我故意问几个骑自行车上学孩子冷不冷,他们有的说不冷,有的搓搓手,问我:“邱老师,你觉得冷吗?”“不冷!”“我们也不冷!”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进了校门,还回过头来向我挥挥手,得意地奔向教室。
随着亲切的招呼和问候,开汽车上班的,骑电瓶车的,步行的,准时进入了各自的岗位。校长进门,还特意摇下车窗,关切询问我怎么到校的?听说骑摩托的,他舒心地进入了校园。
我站在校门口,早迎了半个小时,在亲切的交流中,今儿个天气还真的不冷了。
送孩子的家长,小部分是父母,大部分是爷爷奶奶,或许还有外公外婆,清早起床,做好早饭,等着孙子孙女吃好早饭,将孩子包裹严实,然后跨着电瓶车,冒着刺骨的寒风,远的奔赴几公里将孩子送到学校大门。吃力地下车,再将“孩子包裹”打开,不住地用自己冻僵的手,麻利地替孩子背上书包,整理好衣服和红领巾,侧身搭在车身上,含笑看着孩子背书包进校门。当他们看到孩子向早迎老师问好时,笑得是那么灿烂。寒冷的冬天,每天重复着这样的情景,真是令人感动。
今天学习时谈到孩子的礼仪教育,我的脑海不住地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早迎老师听到学生响亮的问候时,最高兴的是谁呢?我想,最大的兴奋莫过于送孩子的家长了。家长听到孩子对老师的问候,是对学校老师教育的肯定,无形中也是对学校礼仪文化的肯定。笑容证明,学生在进校门时的自信使家长感到自豪,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是满意的。
其次受益的是孩子。迎着老师问好,老师报以微笑。我想,这样的师生交流,必然会给老师和学生一天好心情。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光阴珍贵,更珍贵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人际和谐的环境,这种氛围,将会让早晨的学习效益更为凸显。孩子接受了老师的微笑,他们的头昂起来了,脚步铿锵起来了,目光也坚毅起来了。
教师的工作有时是繁琐的,忙碌的,甚至是烦躁的。清晨,将孩子灿烂如花的笑靥摘下,珍藏在心里。任何的不快,任何的烦恼都会在花香的浸润下,逐渐淡薄,逐渐稀释,从而化为满心的欢快,积极工作的热情。
人的心理经常会受到“暗示作用”。孩子们灿烂如花的面孔向我们暗示了什么?当我们迈进校园,当我们置身孩子面前,当我们娓娓动听地讲述时,他时刻给我们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我们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10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