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道家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悉数那些风云事件,无不是璀璨夺目,历史的轨迹并非一成不变,甚至在世界物理意义上的变轨时,困难重重。

在4000年前的某一天,也许诸子百家团团习坐,一面聆听清净妙音,一面高谈哲学。哲学与思考,从来都没有分岔口。

我是一个忠实的道家主义者,也许对于老子我理解的并不透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似乎与老子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若是让长眠于地下的老子听到我这般妄言,怕也会气极而笑吧!

学生不才,就来谈一谈,我对道的理解,道讲究以柔克刚。老子曾张开嘴,让他的弟子观察牙齿。他说:我的牙齿虽稀疏不全,但我的舌头仍在。看,这就是道家“化柔于无形”,纵使那些曾心如磐石般坚硬的人,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是对立面,有极有端。

道还讲究中和之美。我这里并不能冒然的将化学中酸碱平衡,混为一谈,但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似乎又与上文中提到的有些矛盾和冲突,但我理解的是,对立面上的是一种表象,然本质合也?中和,中庸之道,历史上不乏有庸君,他们既不属于明君,也不属于人人唾弃的暴君。而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历史视觉,我反倒认为他们才是最大的赢家,虽然总是在历史上碌碌无名,但从道学角度看,这便是中庸之道,无为而治。

君主在古代施行无为而治,效尤百代。今人呢?生活中,我们何以不类比于他们?生活中并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我们往往执着于谁对谁错,善恶是非,且不说,争辩的结果如何,仅这种争论的可行性,就值得深思不已。争论一些永远不会有正确答案的问题,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探讨了。放开一些,有时候仅仅树立一个模糊的分界线刚好。

如果我们钻牛角尖,在胡同里走不出来时,这是否又违背了道上的阐释呢?随便再把自己困在希望下,抑或像一个圆规一样,围绕半径做着无休止的圈点。

道,崇尚中庸之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局限性,他也象征着一定程度上的精神虚无。“飞仙而去”,精神上极度绝望,失落太多,把一些令人难过的东西都排在第一位了。道派学说中即得以呈现,但与现实又有些微差别,无限矛盾。

求大编们指点指点,本人完全接受任何批评!

评分:9.6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7512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