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父亲的那次康复,让我折服于中医的博大精深

“ 但是往往越是简单,越是致命。 ”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很多的生老病死,生命的诞生伴随着无尽的喜悦,而生命的逝去则伴随着无尽的悲伤,这是自然规律,繁衍更替,没人能够逃得掉。

如果你还算幸运,经历的都是自然过渡,那么这就称之为幸福,如果命运捉弄了你,让你承受了不能承受之痛,那么我们就称之为悲伤。

但是从幸福到悲伤,往往有个过渡,而这个过渡,就是疾病。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会带来悲伤,可能有的只是对你人生的一种磨砺,对生命的一种升华。

我是幸运的,因为至亲尚且安在,身体还算康健。

父亲时常说,这是我这辈子没有做缺德的事情,所以上天眷顾,没怎么费力就把病治好了。

我不敢苟同,因为那时候年龄幼小的我,目睹了父亲从弯腰捶背到身体康复,经历了怎样的身心折磨,

父亲是个说书的先生,因为有三个孩子,家里负担比较重,那时候粮食不够吃,父亲就靠着在周边的城市村庄说书养活一家人。

由于常年的奔波,而说书通常又是在晚上,北方的冬天又很寒冷,所以日积月累之下,父亲得了坐骨神经。

小的时候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父亲才会停止奔波,一家团圆,然后过了年之后,又要外出挣钱养家。

而我当时也很懂事,记忆中并没有哭喊着不让父亲外出。

但是有一年,父亲一直没有出去,而且我发现父亲腰弓的厉害,经常走几步,就用拳头捶捶后背,我这才发现父亲生病了。

后来到了农忙季节,我和二哥都还很小,大哥倒是能帮家里干些活了,但是父亲又怎么舍得累着那么小的孩子。

小时候每到收麦的季节,每家都会打个场,那时候家家户户用牛拉着石磙打场,场面很是壮观,然后收完麦子之后,就又会把场耕了种上庄稼。

场离家都很近,我们家的场离家也就五百米那么远,但是就是这个距离,因为父亲得了坐骨神经的原因,都要歇息好几次才能走完,而且走起路来腰弓驼背,像极了一颗虾米。

那段时间父亲苦于自己的身体,每天唉声叹气,因为我们三个兄弟都还小,如果父亲行动不便的话,以后的生活将难以为继。

由于父亲常年在外,还算有些人脉,对这类病症的治疗也打听出了不少方子,当时父亲就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有个祖传秘方的中医,专门治疗坐骨神经,不过是在离家三百多里的另外一个地方。

那个祖传秘方的中医,门前有个大槐树,老人姓陈,和很多书上说的一样,老人是医生,却治不了自己的病。

那个老人就是终日坐在门口的大槐树下,守着自己的药铺,无论春夏秋冬鼻涕都是一直不停的流。

药倒是很简单,只有一味药,颗粒细小,像极了老鼠屎,就那样随随便便摊晾在席子上,给人感觉并没有那么神秘。

祖传秘方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不过由于是密不外传的,所以这层纸还真难捅破。而同时由于祖训严明,要求如果有人过来拿药,就必须是本人或者至亲来取,所以虽然其中偶尔出现意外,但是由于事先已经再三明确叮嘱家属,所以去找麻烦的极少。

因为这个药,如果药效发作身边却没人的时候,就会有生命危险。

这个药每天吃一次,晚饭后吃,每十天一个疗程,如果没有效果,就要加量,如果药效起作用的话,半夜病人的身体就会浑身僵硬,牙关紧咬,意识虽然是清醒的,但是浑身无法动弹。

如果出现这个症状,就必须要解救,如果不及时解救,就会有生命危险,解救的方法倒很简单,就是灌凉水。

这也是解救的唯一方法,简单,但是往往越是简单,越是致命。

因为药力起作用的时候,通常都在午夜时分,那时候是人最疲惫最想睡觉的时候。

那时候每次晚上父亲吃完药,母亲都要熬一个通宵不能睡觉,因为一旦没有及时救治,父亲就会没命。

救治的时候,通常都是母亲用炒菜的铲子撬开父亲的牙齿硬灌下去,直到父亲身体能够活动了,才算解救成功,当时灌的最多的时候,家里的大瓷缸子,母亲给父亲灌了整整五缸子。

在北方,坐骨神经是个比较常见的病症,很难彻底治愈,很多人只要得了,就会伴随终生。

村子里除了父亲之外,还有两个婶婶得了这个病,但是一听说危险,就让父亲先吃,因为毕竟很危险,再加上大家对这个效果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我看到过几次药效起作用时父亲的反应,每次我都拼命的拍打着父亲,让他保持清醒。后来,每当父亲要吃药的时候,我就拉住父亲的手,不让他多吃,父亲每次都摸摸我的头,然后一咬牙就把药吃了下去,因为当时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没有选择。

后来,一个叔叔看父亲吃的有了很大的效果,也去拿这个药给婶婶吃,结果因为晚上睡着了,婶婶没有及时得到救治而不幸去世,另一个婶婶看到这个情况,吓得就再也不敢吃了。

所以一直到去世,那个婶婶走路腰还是弓着的。

从那以后,我就折服于中国中医的博大精深了,只可惜很多的祖传秘方,都失传了。

而父亲,也是我们村唯一一个这个药治好的人。

那次生病,也是父亲最为凶险的一次病症。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918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