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情书:我们结婚啦!

“ 听在耳美在心喜上眉梢,我也是有媳妇的人了 ”

我们这里举行婚礼是按农历来定具体时间的,都是选在双月双日子。我与妻的婚礼仪式是定在了农历的八月初六(国庆节前一天)。

那时候,我们这里还没有专门的婚庆公司,家庭轿车更是少之又少。但也都想尽千方百计找辆轿车去接新娘(再早的时候是新娘家送嫁,新郎家是不负责接的。接新娘也是一种习俗的改变)。我当然也是赶了时髦上档次地想法找了辆轿车把妻接到我家。至于妻家贺喜的亲戚都是骑自行车或是摩托车自行赶去。就是这样,邻里的嫂子大娘们还都夸奖说我“真有本事”。这话里还有另一层意思是说我这农村的土孩子竟然找了“城里的媳妇”,在他们眼里媳妇是“下嫁”于我(那时,县城和乡村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当然也是听在耳里美在心里喜上眉梢,终于我也是有媳妇的人了!

那时,我们老家婚礼仪式其实挺简单,现在由于婚庆公司的介入却是越来越复杂了。原来一般都是一对新人在庭院的香台(堂屋门口右侧逢年过节摆放供品烧香的土台子,我们称为香台)前鞠三个躬算是拜天地、然后送新娘进新房就算完成了拜堂成亲的典礼过程。

那天,我穿着媳妇儿给买的笔挺西服、铮明瓦亮的皮鞋、人五人六地牵上刚下车的媳妇儿的手从门外走向拜堂的香台,惹来了前来围观看热闹众乡亲的一阵哄笑。“这老四,也不嫌害臊,还是个媳妇迷哩。”在乡亲们看来,众目睽睽之中我们这一牵手动作太过亲腻,是两人只能在洞房里才能做的事。那时,村里的人观念还是非常地陈旧。

我与妻在香台前站定,就等着司仪来给我们喊拜天地的“号令”。担当司仪重任的是我们四服亲族上的大哥,当时也不知道这“老先生”干什么去了,竟让我们这对新人等了足足得有四五分钟,连围观的乡亲都看不下去“骂”他是个“憨熊”。等他急慌忙促地赶过来,只说了一句“你们自己鞠个躬就行,反正现在都是新事新办”,他竟然没喊那“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我给妻说“咱鞠一个躬就行”,也没喊口号,我和妻就只鞠了一个躬算是完成了拜天地的仪式,随后把妻领到了“新房”里。

婚礼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认亲”。就是把三服之内亲族的哥嫂、叔伯、姐婶们和舅、姑、姨们喊在一块,按次序坐在堂屋里,给新娘一一介绍认识,新娘要给男士倒茶和敬烟,给女士只倒茶不敬烟。当然,新娘认亲、倒茶、敬烟,亲戚是要掏“见面礼”的(俗称点烟钱)。当时,我家由于亲戚不多,再说那时候“见面礼”也多是象征性的,所以妻收的钱并不多,具体数目已记不清了,事后妻要把钱交给我老娘,老娘说让我们留着吧,这钱本就是妻应得的。

最近这几年,各路媒体都在纷纷报道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各种“婚闹”陋俗。但在我的印象里,在我这几十年来经历和见闻过的婚礼上,从没存在过这种现象,不论是农村还是县城,也许是孔孟之乡的缘故吧。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在喜酒宴上的“点烟”环节。

我请同事们参加喜宴喝喜酒是在第二天的晚上。我们摆了四桌宴席,同事们六点多骑自行车赶八里多路从单位去到我家。

席间是新人敬酒,敬酒都喝的非常干脆痛快,敬酒过程中,按风俗新娘还要给每个客人敬烟,敬烟是必须要给点着的。

点烟的时候,有的同事故意不吸气,不但不吸还故意吹气;也有的故意把烟偷偷地沾上点水;还有的故意把烟颠倒着拿……这是故意和妻“闹”着玩,不论年龄大小都“嫂子嫂子”地喊,说些隐晦(不是淫秽)的话,当然话里是暗含了夫妻间的那些事,也有最大尺度的趁机摸摸媳妇的手……点烟的过程,每个同事都要划多次火柴。持续的时间也很长,一直到了晚上十二点多,这在当时我们农村都可以称得上是“疯狂”。

由于事先我已给妻提醒过这事,所以妻在点烟的过程中不急不躁地耐着性子。那一晚,四桌同事,点烟用完了我提前准备的六盒火柴,其间我想换用火机,但被同事们严厉制止并夺下。连三嫂的母亲都说“你这些同事真能闹,不过也挺好”。

最后,散席的时候,几个年龄较小的同事高喊“哥哥,晚上别累着了”。这话也都富含了“深意”。

未完再续

PS:"活在18线"展现远离北上广18线居民的生活与生存。感谢关注本主题和井里看天的猴子!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87565.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