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龄到底是不是问题? ”
【前IBM/华为工程师四十不惑赴美求学:之七】
最近见到不少的人,包括ASU的学生,谈及年龄的问题,都觉得自己老了;
最近也有不少人在找老周聊天咨询的时候,隐约之间感叹岁月不再,尽管我们实际上30岁还不到。
年龄到底是不是问题?
记得14年考试GRE和TOEFL的时候,我被主持考试的人几乎要直接赶回家了。一个30岁左右的老师,显然不太适应看到这么大年纪的看门老头子去参加考试。如果真的是去考试,这样的老男人,一定是心理不健康的,或者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猜测他们会这么想。
在这里上课的时候,我们班上,我年纪并不是最大的,我碰到了2/3个年纪比自己大的。当然,在国际学生里面,我这样的异类,真的是异类。
其中一个犹太人,以前是学习戏剧表演的,非常善于台面功夫。他教书、表演差不多20年之后,孩子们都长大了,上大学了,于是决定回到学校学习心理学。他拉的一首好的提琴,据他自己说经常陶醉而不能自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兄弟,不管每天上班、学习多么辛苦,都必须去健身房。上课时候,走起路来,似乎都是中国功夫里面的走桩子的步伐。
他告诉我,他计划过两年,希望成为资深的小提琴手,也能做一个非常优秀的心理专家。我跟他一起做过心理咨询练习,我感觉到他的潜力,过几年超过我们系里的博士、教授,应该是正常的事情。
去年还遇到另外一个同学,她生了6个孩子,家里一直是传统的房地产生意。自己做生意多年,但是弄得跟亲兄弟们关系不和谐,于是出来学习心理学。
上个星期还遇到一个从军队出来的本科生,30几岁了,在军队干了8年。这兄弟过来跟我们这些年轻的研究生聊天(他认为我也很年轻^_^),一点都不觉得尴尬,非常投入、非常敬业。
这些中年人,和我一样,在课堂上的表现,跟其它学生的确不太一样。年轻学生在乎的是分数和成绩,而阿姨大叔们在乎的是真正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美国的学校里面还是跟中国一样,主流的学生还是那个年龄阶段的人,我们这样的异类,毕竟是少数,估计就10%左右。但是,就算是10%,在中国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人家很在乎自己的年纪,其实后来发现是自己在乎自己的年纪。美国人,没有时间在乎你,他们只在乎自己。
说起来年纪,中国这些年,其实也有不少的变化。
记得11年,在青岛大学,我见到了我一辈子打球中遇到的年纪最大的人,他当时79岁。我防守他,还非常吃力。关键是,不能掉以轻心,一旦松懈,他立马进球。
同样那年,我在重庆大学,跟一个三分球号称几乎是100%的看门老头干过一场比赛。那天,重庆是40度,不打球都是汗如雨下。整个下午,我就只能防守,不能进攻,一直采用老周的成名绝技:犯规。这老头投球实在水平太高。打球完毕,大家聊天,他说他65岁了,是大学里面看门的。
刚刚在美国落地的时候,通过Airbnb在圣地亚哥预定了一个民宿。民宿的主人带着家人外出玩耍了,要出去两个月(这在中国也是匪夷所思)。当然,这个兄弟也不担心我们这些住客乱来,把家的主要事情委托给其中一个住客,自己在外面逍遥,房子继续接客。
我入住的时候,开门的是一个老头和老太,说他刚刚到几分钟,也是住客。
然后我们开始聊天,老头说自己84岁了,从北卡一路自驾,老两口横穿美国,到圣地亚哥定居,准备老死在圣地亚哥。
我心想,老头您都84岁了,还折腾啥呀?我爷爷就是84岁去世的。老头说,美国人老年痴呆的特别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折腾。自己离开北卡,来到另外一个城市定居,必然要有很多事情做,这样,自己就能继续折腾脑细胞,然后不至于痴呆。
在中国的时候,我们身边鲜有非常特别的异类。如果是异类,一定要口诛笔伐。
最有名的异类,估计当属我的偶像杨振宁同学,82岁的时候娶了28岁的翁帆。我觉得杨振宁真的不容易,这个年纪谈恋爱、结婚,不但是心理的挑战,身体挑战也是不小(坏笑?^_^)。没有想到,这老头居然挺过来了,跟翁帆同学结婚12年了,还居然很挺拔。
网络上嘲笑杨振宁的不在少数,但是评价一个人,不能综合性的下简单结论。你想象一下你和我:在82岁的时候,我们能否做到娶一个这么年轻的老婆?
别笑 ^_^
13年来美国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硅谷老头,63岁,从软件工程师的职位下岗之后,组建了一个乐队。他其实也可以啥都不做,去申请救济即可,但是他想自谋生路,而且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爱好。
去年曾经参加过一个医疗科技公司的讲座,会议是政府的机构组办的。会议开始的时候,发来一个医疗界的前辈的视频贺电。这个视频的主人,我猜测是美国医疗界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忘记她的名字了。只记得当时说她101岁。
101岁的老太,说起话来依然是那么的愤青。她说:美国医疗体系是一个人吃人的体系,我们必须改革!
哎,何必呢,都101岁了,还能活几年,还谈改革?
大概一个多月前,在学校碰到一个很年轻的中国学生。
这个姑娘非常直接,丝毫不介意大叔的反应,直接问:“大叔,您这么大年纪过来上学,你的申请材料是自己写的呀?GRE、托福是自己去考的吗?”
大叔见过很多很直接的姑娘,问大叔的隐私(比如大叔的体重、三维之类的),大叔都不觉得尴尬。但是大叔听了这个小妹的这个问题,心里只有感动 --- “感”觉想要“动”手扇她一个巴掌。毕竟大叔是一个很好面子的人!
不过,看看90后妹纸,脸蛋实在粉嫩,下不了手,只好如实回答:
“找过中介,中介说搞不定,只好自己搞定。”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其实基本上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
于是乎,我高度怀疑这个妹纸的申请资料就是中介搞定的,也甚至开始恶意怀疑这个妹纸的课程作业是华人枪手搞定的。
看到邮箱里面,过段时间就会冒出来中文的广告:你是否需要请人代写论文?
真的感叹:我老了,跟不上这个世道了!
记得刚刚上课的时候,很不自在跟这些这么年轻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或者讨论。直到后来但是看到那几个跟我年纪相仿的同学,他们的积极认真态度,我慢慢就放下来自己的姿态了。
中国文化是一个比拼文化,我们比拼的不是自己今天比昨天进步了,我们比拼的是我们跟我们的同龄人是否一样;或者做同样的事情的人里面,是否有和我们背景相仿的人。在这个方面,老周自然也深受这个观点的影响,要不然去考试或者上课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到不自在。
这个学期有一个上课的老师,年纪跟我差不多,似乎还略小一点,慢慢的也都适应了。毕竟在美国,这都不是事儿。只要自己不在乎,别人真的不在乎你。
这个学期,跟一帮中国来的学生们一起参加英文培训,脸皮更厚实了,一点都不惊讶,反而中国学生们稍显谨慎,觉得跟德高望重的老周一起上课,是否应该额外注意一些礼节啥的,或者周老是否有啥忌讳?毕竟老周算是一个长者。
后来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同学们:“你为啥总是这么笑呵呵的?”
我回答:“因为跟你们在一起,我赚了,觉得自己年轻了20岁!”
以前听老师们经常讲,跟学生们经常在一起,自己心态就能年轻。
看看我们大学同学里面的几个做老师的,年轻的跟18岁的姑娘似的。看来这个真有道理。
在浦东打球的时候,我们的球友都是70后;
后来搬去宝山,小区里面的球友主要是80后,最年轻的86年;
走之前跟宝山的球友喝酒,一个球友说:“老周,你这次再次回到大学,我觉得你的球友估计都是90后了。”
这话,我没有当真,不过今天打球的时候,仔细琢磨了一下,还真是的。
今天打球的11个人,年纪最小的18岁,除了我之外,年纪最大的32岁。也就是说,这里年纪最大的球友,放到浦东、宝山,就是最年轻的。而主力队伍20岁左右,他们竟然都96年左右的,比我的大外甥还要小;而那个18岁的球员,竟然比我的二外甥大一岁。
打球完毕之后,来了一个大肚子的姑娘,是其中一个球友的女朋友。这个球友号称上个月刚刚20岁 。
有好事之徒问:“肚子里面是你的第一个孩子?”
该球友很淡定的回答:“这是我第二个孩子!”
卧槽,美国就是美国。年龄真不能当回事。
我的对门邻居,一个黑人老太,经常送一个小姑娘Nadia上学。去年我们送完孩子一起聊天,她说她在通用汽车退休的,去年75岁。我说你孙女真漂亮,她刻意纠正:“Nadia是我的女儿。”
两周之前,在小区推着女儿散步,看到一个年轻妈妈后面跟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子。我随便问了一下:“你儿子?”
她的回答有点干脆,也让我吃惊:“不是,我女儿…”顿了一下,继续:“其实是我的孙女儿,我女儿的女儿。”
我觉得我碰到异类了,立刻就推着女儿走了。这个外婆年纪估计30岁左右,她的女儿应该是上初中还是高中呢?
好了,写了这么多关于年纪的故事,结尾的时候我想引用一下我在ASU In-n-Out汉堡店吃饭的时候碰到的一个隔壁桌子老头子给我的一句话。
老头跟老太,84岁了,当时正在旅行全美国。老头子听说我在ASU上学,我期间感叹了一句:“哎,我年纪有点大了。”
老头子立刻反驳:“年龄是个数字!你出生的时候,我正好你这个年纪。我现在还有点后悔,那个年纪我没有回到学校念书呢!”
敢情,我原来实现了老头没有实现的梦想^_^
最近在帮助几个国内朋友的时候,谈话之间,他们均流露出对于年龄的忧虑。
在中国,年龄可能的确是一个问题,在美国不是。
有时候想想,其实我们一辈子,没有这么多问题。如果有问题,往往是我们自己的观念有问题。
人,都是观念的产品,无论我们出生成长在哪个文化和环境,是那个环境的观念造就了我们。
就如我们都习惯于我们的既得利益一样,我们更习惯于我们的既得观念。
要想年龄不成为一个问题,必须先挑战我们那些“舒服”的观念!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5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