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为政以德

子仙曰:为政以德

在不少人眼中,对孔子甚至是整个儒家都是不喜的,看看一些评论就知道了,好的咱就不说了,说一说不好的,比如“孔老二的思想让人变成了奴才”“国人被孔老二坑了2000多年”“我都怀疑孔子了!他使中国人变的只有臣服,国外没有孔子,忠孝仁义照样有!”等等,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其原因或在于:理解有所偏差。

像现在的历史专家或者学者,或许会说这么一句话:我来告诉你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说些不好听的话:好像你从那个年代一直生活到现在一样。谁能真正知道历史的真相是什么?证据在哪里呢?你能拿出当时的证据吗?书本上记载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或者是公正的吗?如果说书本上记载的是正确的或者是公正的,你怎么能证明是这样的?这个证据又在哪里?

当然如果一路问下去的话,你或许能把一个对历史非常有研究的人给问懵了。

所以,读历史实际上是看事情、读道理,结合当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为己用。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政,正也。

譬,諭也。諭、告也。譬与諭非一事。

辰,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

所,伐木声也。

共,同也。从廿卄。

这句话大体意思是:凭借道德来治理国家,就要像北极星一样,居中不动,群星自然而然的环绕在你周围,拱卫着你,归向于你。

对于《为政篇》来说,有人说孔子是在讲“政治”,而有的人说是讲的“为政”,在这里不需多说,看下去或许就知道了。

“政”是什么?就是“正”。明朝内阁首辅,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说:人君居万民之上,要让那不正的人都归于正,必有法制禁令以统治之,这就叫“政”。

而《礼记·大学》中记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记载的这段话,就是我们听到过的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很少人知道在这句话的前面还有八个字,叫“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再回到孔子说的这句话上来,就是说正人要先正己,如果自己不正,那不管你颁布什么法令,也是正不了别人的。

拿到今天来讲,就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说到“道德”这两个字,在春秋时期,“道”和“德”是分开的,后来才慢慢的连在了一起。

“道”这个字,是难以去界定的,有时候是形而上的那个本体的代表,有时候是我们脚下走的道路,有时候是道理、原则或者是法则,有时候是道德的代表。

而“德”这个字,在过去的时候是“好行为的成果和作用”的意思。 古人解释“德者得也”。

所以,孔子讲的“为政以德”或许是“好的行为的结果”,和现在的“道德”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北辰”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北极星”。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北极星就像是一个君王一样,长久的被群星环绕拱卫在一个地方,似乎从来不曾改变过位置,一年四季天体星辰的运行好像君王的臣子一样,听从北极星颁布的制度,有规律的运行着,似乎这个制度一直是不曾改变一样。

这是在说,作为一个领导,既然在这个位置上,不是短时间、不是一朝一夕的,不仅要有中心的作风和思想,还要有“道”和“德”,这样下面的人才会更好的配合你、拥护你。

说到这里,或许就可以看出孔子说这句话大概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思了。

当然了,不管是国家的领导,还是地方上的领导,亦或是公司的领导,还是家庭里的领导,这句话都是适用的。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

求大编们指点指点,本人完全接受任何批评和指导!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23765.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