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六十一:流年往事,从北京到西雅图

“ 她问父亲:“你还记得我妈的样子吗?” ”

小芸说:“离开后她要忘记这座城市 ”。

我问:“为什么?”

她说:“离开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小芸说的话,我想了很久,始终不明白其中的奥秘,为什么说“离开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2008年小芸带着理想从北京飞到了西雅图,那年全世界的人都在往北京赶,而小芸却选择了离开,不是因为厌倦,只是为了可以重新开始。

小芸的母亲木梅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的留学生,虽说是家里砸锅卖铁、借钱把木梅送出了国,可刚走出国门的木梅,也没有让亲戚朋友失望,第二年就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再加上在咖啡馆、餐馆打工,不仅经济完全独立,慢慢地还帮家里把债务还清了。

在1984年的辽宁某地,木梅成了身边所有想要出国留学人的偶像。

1988年木梅回了国,据说读完了硕士,赚了两年钱就跑回来了,因为这个事,小芸的姥爷还狠狠地打了她一顿,可是木梅一门心思的不想继续在国外待,小芸的姥爷没办法也只能作罢,放任她自由。

巧的是,也就是这个时候木梅认识了她未来的丈夫李桐,李桐是大学教师,因为家里是山区的三十岁了还没娶媳妇,两个人是在学校活动时认识的,刚一见面就互相看对了眼,谈了半年就结婚了,没多久就怀了小芸。

小芸的降临,让本来就没准备好生孩子的木梅慌乱不已,本想先打了不要,可是每一次请完假准备要去医院的时候,都赶上下大雨,几次下来,肚子里的孩子越来越大,小芸也就断了打胎的念想。

1989年的深冬,小芸出生了。

木梅看着怀里、白白、小小、丑丑的孩子,一下乐了,想着:“其实有个孩子也挺好。”

很多人都说,生完孩子的人,都会把所有的重心放在家庭上。

在小芸出生后,木梅工作的确没那么争强好胜了,一门心思的扑在孩子上,把家里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小芸说,“母亲这辈子没干别的,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丈夫和孩子。”

就连临走时,还在叮嘱丈夫要关好煤气,孩子要好好学习。

木梅走了,走的时候嘴角微微翘起,像极了微笑。

2006年,木梅走后的一年,小芸的父亲李桐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附属中学的老师楚荷,她父亲说楚荷长得很像木梅,希望小芸可以接纳她。

可小芸,只是冷冷地看着父亲和这位继母,然后回到屋子里收拾好了所有的行李,去了姥爷家,从此没再回来。

倔强的小芸像极了年少时的木梅,姥爷紧紧地抱着受伤小芸,对她说:“没事,姥爷陪你。”

小芸的父亲李桐,最开始还会来看看,慢慢地也好像失去了耐心,除了按月把生活费送过来,基本很少露面了,再后来李桐和楚荷又生了孩子,就连生活费都懒得亲手送了,只是通过银行账户邮过来。

可能是小芸对母亲的人生悲悯,她学习异常的刻苦,在高中毕业时收到了国外多所大学的offer。

小芸的姥爷又一次在亲戚、邻居面前挺直了腰板。

那天,他问小芸以后怎么打算的。

小芸泪流满面的说:“姥爷,我以后不回来了。”

2008年,小芸飞走了,临走送机时李桐也去了,还递给了小芸一张存折,存折里有20万,是木梅生前省吃俭用存给小芸留学用的。

小芸抚摸着存折,母亲木梅生前温柔的身影不断在脑海里浮现。

她眼角划过泪,她问父亲:“你还记得我妈的样子吗?”

李桐犹豫了,想说话时,小芸已经离开了。

后来,小芸读完了博士,年薪不菲,还把姥爷接到了西雅图,过着幸福的生活。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1972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