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不可能总是风和日丽,岁月静好 ”
写在前面的话:
在写这章故事之前,先给大家道歉,年后由于工作调整,时间比较紧张,一直没来得及更新。连南瓜屋的奖状都忘记领了,本来差点忘记了这个连载故事,但是最近收到南瓜屋信息,说有朋友关注了此故事,所以我还是抽空给大家接着往下讲。。。
告别了部队,林光华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虽然还是有些离别的伤感,但是见到亲人尤其是从未谋面的孩子,林光华的心情逐渐好了起来。
林光华回家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几个月大了,已经会用哭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都说血缘是很神奇的东西,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第一眼见到爸爸,儿子就咿咿呀呀的朝他笑了。见到这个五官都跟自己很像的儿子,林光华别提有多高兴了,把屎把尿都要自己来。不像那个时候的大部分男人,觉得带娃是老婆的事情,每顿饭,林光华都是让李澜先吃,他带孩子。当然,除了爱孩子,还有部分原因,是他也非常疼爱聚少离多的老婆。
其实这时候,我也已经有两三岁了吧,从我有记忆以来,一直都知道有这个林叔的。只不过,那时候太小,有很多事情不记得,所以大部分还是从长辈那里听来的。
刚回家的那段时间,看到父母逐渐年迈,林光华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就帮家里干活,尽量弥补这两年不在家对父母的亏欠。农活有了林光华帮忙,父母也清闲一些,然后多买了些鸡鸭兔猪等家禽养起来,渐渐的,家里的条件也好起来了。
每天老婆儿子热炕头,林光华的日子也是过得有滋有味的。因为林光华自己当过兵,所以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长得健硕,以后去参军,保家卫国,就给儿子取名为林军。
但是,生活总有缺憾,不可能每天都是风和日丽,岁月静好。小军,不是一开始就像爸爸设想的那样,健康成长,而是有点体弱多病,真的是三天一大病,两天一小病。在故事第一章,我也提到过,我们生产队有一个稳婆(我们都叫她王嬢),同时也是乡村医生,一点头痛脑热的,一般都去她那儿看。我小时候身体也比较弱,也是王嬢家的常客。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药,每次感冒都是开的同样的药,现在知道了,那些药其实就是甘草片,感冒清。每次感冒,都是用王嬢孩子的旧书撕下来的纸,包上两三天的药。吃了之后,如果还没见好,就是打针。因为小军比我小两岁多,我们经常都在王嬢家碰到,我记得那时候,他一看到王嬢就哭,打针打怕了。其实我也是,长大后,我十多年没有打过针,想起打针的感觉,屁股一紧,哈哈。但是,去年生孩子的时候,还是挨了不少针,破伤风,止血的,各种,不过当时因为麻药药效还没退,所以不觉得疼。
我们当地有个习俗,如果孩子经常生病,那就是要找八字相合的人认“保保”(干爹,干妈),保佑其健康成长。据我所知,小军的保保打麻将都可以坐两三桌了吧。他二叔,二姨,大姨,都变成了保保。可是,身体还是一样,后来又听说,找命比较硬的(贱的),比如乞丐。
那年夏天,我们村上流行一种病,我们土话叫做“火巴眼”,具体症状就是眼睛红肿,眼屎多,然后眼睛痛得睁不开。现在想来,可能就是红眼病吧,结膜炎之类的。那年夏天特别热,当时农村条件非常艰苦,电风扇都很少家庭有,所以很多村民都得了火巴眼。当时传得跟瘟疫一样,特别吓人,现在想想,不知道是真的传染,还是说确实天气太热,大家才得了这个病。
当时弄得人心惶惶,不知道从哪儿传来一个说法,说离村子不远的庙里,有圣水,能治百病,求来连喝带洗,眼睛就会好。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没有更好的选择。基本上,每家都派出一个,一起去求取圣水,其实是要给钱买的。我爸也去买了几桶回来,相比药价,这个水确实是便宜的。我爸说,就是在那个庙后面接的水,从山上流下来的,被人们奉为“圣水”。这个水拿回来之后,我们渴不渴都去喝,然后时不时的去拿来洗洗眼睛,别说,没过几天,火巴眼还真的治愈了。原来我还真的觉得这个好神奇呢,其实现在稍微分析就知道,就算是从自家井里打点冷水,每天多洗几次,多喝几次,去去火,也会好的。只不过,当时的人们本来思想还是比较封建,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也比较欠缺。
村里大部分人都好了,但是小军的眼睛还是红红肿肿的,眼屎多得睁不开眼睛。林光华一家都吓坏了,然后就有了我之前说到的,找一个命硬的人当保保。那个年代,生活比较困难,不像现在,如果养育儿女负担重,就外出打工。那个时候,种子不是良种的,种植技术也欠缺,再加上天灾,有些孩子多的家庭真的揭不开锅。没有办法,有些父母就会外出乞讨。那天中午,小军由于眼睛痛,哭闹不止,大家都没有办法,急得团团转,刚好来了一个乞丐,上门乞讨。小军爷爷奶奶立马说,谢谢观世音菩萨,给小军派来了救命恩人,立马让小军认这个乞丐为保保。之前说过,林光华家里养了不少鸡鸭兔,所以赶紧杀了一只鸡,招待这个乞丐,走的时候,还送了一只兔子。我们当地的习俗就是,认了保保,都要给孩子取一个好养的名字,乞丐给小军取名为“天佑”,希望小军能得到上天的保佑。
认了保保之后没两天,久旱的天终于淋漓尽致的下了一场大雨,快到立秋的日子了,天气才逐渐凉快了些,小军的眼睛也好了,家人觉得都是乞丐保保的功劳,还时不时去家里感谢一下。
很快到了秋收的日子,春天播下的种子,该收获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