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进考场,嘿嘿 ”
首先我们要界定好“读者”与“作者”
作品先于“读者”出现,这是指真实存在的”读者”,他们是阅读到作品的所有人,编辑、主编、印厂工人、装订师傅、你我他,甚至还有审查部门的领导们。另一种“读者”是幻像和记忆,它是虚拟的,模糊的,不清晰,没有样貌,只存在于作者的脑海里,是作者创作时,下笔关注及在意的约束劝导批评和建议等,这样的“读者”永远都在,魂牵梦绕挥之不去弃之不掉,它在看着你,等着你,等你完整、完美、完全地完成安全的作品。
所以说,一位作者不考虑“读者”的感受就创作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真实的。若这么做了,只会让作品变成一堆废纸,一堆自娱自乐的奢侈品。目前,一部作品不依附于出版、媒体发布是行不通的,审核作品的第一关就是编审们,试问不考虑不照顾编审这样的头批次”读者”的感受能顺利过关吗?简直是天方夜谭。当然,硕果仅存的”读者”也有,就是作者本人和爱他们的亲人朋友了,那么你的“作品”势必成为小众小小众的可怜虫。
辛苦创作的作品不面对广大”读者”,写它何用?你殚精竭虑整理出的思想、境界、经验、情感不就是想传播出去吗?脱离了读者的感受,你说出的话可能是错的,写出的观点也许不正确,谈及的感情或许很庸俗,传达的信息大概已落伍,这岂不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吗?如果想做个行为实验者,倒是可以,你还可以不撞南墙不回头,血流满面地去博取同情,进而证明你的存在。但,绝不表明你作品的存在。
迎合时代的召唤,符合“读者”的口味,信守国家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把作者的使命完成下去。作者离不开”读者”,离开”读者”的作者不算作者。
建国初期,我们的领袖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说出了文艺创作的目的和方向,文艺创作就是为广大的工农兵服务,为我们的党和我们的人民服务,离开了广大的工农兵”读者”,你的创作很快就会掉进无病呻吟、竭泽而渔、河涸海干的穷究境地,得不偿失。
所以,让你脑海中的“读者”常新常在,让现实中的“读者”直面人生,抛弃自由创作的虚假外衣,为”读者”创作,为“读者”讴歌,为“读者”倾尽,才是作者的金光大道,才能时时看到触摸到美丽的艳阳天。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zwsb/show/8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