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位于贵州东南部,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
一路辗转,我们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才到的目的的。
路途太远,所以我们都是越来越疲惫,只有两位老人,眉间的笑意越来越浓。他们一路都在观望,时而高兴,时而紧张。
我从他们眼里觉察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感觉,近乡情怯大抵就是如此吧!
我本以为这里老人们的家乡,后来经由老人的子女告诉我们才知道,这里是两位老人当年支教的地方,他们也早已把这里当作了另一个家乡。
那时的贵州还未有如今的政策,深山里的人们用刀耕火种形容也未尝不可。
二十年风雨不悔坚守一方,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呀,他们把最宝贵的时光留给了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后又开花结果,蒙受荫庇的人们一批又一批,他们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啊。
我们没有去到任何一处景点,目的地是一处大山里的村子,时间太久,村子的名字我已记不清,但我记得那是个美丽的村子。
老人说当年通往村子的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没办法通车,所以一切都只能靠双腿,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用品还是生活用品都是靠背回来的,一头骡子驼来一袋又一袋的物资,也驼出去了一个又一个的孩子。
汽车一路疾驰,老人也在一路感叹。
他们很开心,那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那份味道是永远也无法掩盖的。
是啊,这里是他们的远方的家,就如同自己一般,何尝不希望家乡变好呢?他们很渺小,却也是这一路上替代不了的人。
客人登门,苗家人的迎门酒也一杯杯的端了上来。
年纪稍长的苗家人对两位老人很熟悉,喝了迎门酒老人就问起了他们这些年里的变化,村民和老人都笑意不断,老人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回了乡一般,家家户户都来迎接。
我们作为客人,也受到苗家人热情的招待,酒水的度数不高,为的只是那份热情,苏文执豪迈的一口干了,看样子对于这样热情的场面很喜欢。
我们默契的知晓了我们这一行真正的目的,这大概是老人们一生的眷念,这一次他们要带着远方的家一起离开,因为以后就没有回来的机会了。
我们很快就被安顿了下来,住的地方很好,看得出有经过一番精心的布置。
说起老人们的故事,还得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说起。
两位老人在一次很偶然的情况下来到了这里,而后便一直留在了这里。
我不知缘由,但知晓他们一定是放弃了什么。
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应是可以有个很好的前程的,可人生种种,际遇二字,追求二字,我们被很多字眼所吸引过,可终究敌不过生活二字的重量,因而不得不放弃所有。
能做些自己想做的还一直坚持着极为不易,两人老人大抵就是如此。
他们刚来时,这里一切都很简陋,没有如今的房子,更没有如今的好生活。
那时的村寨里只有个简易的小学,可那已是所有村民尽力所造的了,他们知道孩子需要读书,但能力有限,那已是尽了最大努力的。
十里八乡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但大多数的孩子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他们需要生活,大部分的孩子很小就已经在为着生活奔波劳碌了,或许他们不懂为什么,但知道必须要做。也因此,读书的孩子少之又少,一个小学的人数加起来也就十几个。
他们刚到,上一任的老师就离开了,这样的环境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守得住的,他能坚守所以也应当受到尊重,即使最后离开了。
老师心有不舍,长久相处,他早已与这些孩子有了感情,他们不易,但他自己还有需要考虑的事,自己的妻儿父母也需要他,所以他只能选择离开。
几间木板房就是所有,上课的以及两人当年住宿的,都在那里。工资不高,大都花在了孩子们的书本和日常生活中了,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时常吃不上饭,时常没有足够的课本。
一切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老师都十分珍惜那格外宝贵的机会。
村寨里的人也都很尊重当年的两位老人,他们可能没读过书,但也知道是这两个人给了他们孩子读书的机会,他们那样的地方多穷困他们自己也知晓,所以对于他们的敬重是打心里的。
越是淳朴的人的感恩就越是平常。那时,每家每户有些好的吃食都会给两位老师送些,当年的老人们也舍不得吃,都给了孩子。
那天老人和我们说了很多,我和苏文执也听的仔细,如此这些年,老人再提起已是轻松淡然,可听者有意,我们都知晓这其中的困难和需要的勇气。
老人说看着那群可怜的孩子他们就离不开,当年的那些孩子们三餐都不能保证,一个个都很瘦,那是营养不良的症状,可他们也没办法,所有人都没办法,老人们只能尽自己的努力为这些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前程,给这些孩子博了一个走出大山的资格。老人的话语里没有透露出可惜,只有开心和自豪。
我们这一生到底是为着什么而活呢?生活二字又如何解读?老人们给了自己的解释,那是他们对于生活的诠释,也许不那么华丽,但那就是他们的选择,打心里觉得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们几十年为之奋斗。
每个人不同,每个人又何其相似。我们所需要考虑的不过是这一生中大大小小的事加之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我们该怎么做,难啊,真的很难。
二十出头的自己很怕多年后会为了生活而妥协,没了追求自我的勇气也许一直惦念的那个想法会让自己遗憾一生。何其所幸,生活向我妥协了。
可更多的人啊,他们有的只有无可奈何,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改变的机会,他们只能也只敢有想法,因为他们没有好运气。
很多人的努力是没有回报的,很多人的路途是看不到光亮的,多少人在黑暗里摸索着前进,心惊胆战的生活着却依旧不能有个平凡的日子。
他们要的不多,而生活得重担和“惊喜”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到来,后来,他们再没了承担的力气了,只能接受这一切的因果。
我不敢吹嘘自己的努力,我只敢说自己运气好了些。
苏文执一直在沉思,良久也没回过神来,我不知她在想些什么,但大抵也是关于这些的吧,她似没了一开始的热情,可终是没有对谁提起。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swx/show/19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