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小说文学

我和我的n个男人 办公室强制道具调教h_踏出幸福路

为了安抚因地震致贫、因病致贫的家庭,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鑫泉古镇党委、政府开展了访贫问苦慰问活动。辛好书记、办公室主任邵泉同部分人大代表进村入户、深入群众,慰问贫困家庭。

这天,辛好书记安排了工作后对办公室主任邵泉说:“你通知人大代表吉欢今天同我们一起去慰问回民马艳一家吧!马艳的母亲琴怡已经九十岁高龄,体弱多病,加之得了青光眼,常年卧病在床。”

邵泉说:“好,我马上通知人大代表吉欢。”

“刘青与马艳结婚时,岳母琴怡的视力就已经变得很差,因为琴怡只带了马艳独生女。照顾老母亲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女儿和女婿身上。刘青夫妇携手走过了近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家里的琐碎家务,他们珍惜和母亲相伴的每一天。柴米油盐的细碎生活中有老人的叮咛,聊天中有老人的唠叨,这就是他们对最平常日子里的幸福的诠释吧!地震后,政府把他们暂时安排到临时安置点居住,面积窄,生活可能有很多困难!我们去了解一下她家的困难吧!”

吉欢接到通知后,马上赶到镇上,她给辛好介绍说:“马艳和刘青是一个回汉结合的家庭,刘青是汉族人,妻子马艳出生于回族家庭。马艳传承了祖辈的美食特产‘果珍牛肉’,她们的家位于古镇500米长的回汉街,回汉街是鑫泉古镇的一道特色的风景,这条街一半居住的是回族,一半居住的是汉族,一条回汉街,两种民族风。但是,他们用同一种心书写着同一个‘孝’的传奇!”

邵泉接着说:“回汉街大部分是门面带住宅的砖木建筑结构,建筑年限大部分在百年以上,地震使回汉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街道两旁的建筑大部分倒塌,地震后回汉街的绝大部分居民被安排到板房区居住,马华一家也搬到了板房区居住了。”

“我仔细查阅了《县志》,这回汉街来头可不小啊!据记载;在清朝康熙年间,为了响应当时的移民政策,马华的祖先从湖北麻城一带随同几百回民经过千辛万苦,千里迢迢迁徙到了鑫泉古镇,回汉群众共同生活,相互尊重,逐渐形成了民族团结,和谐交融的别样风情。”

邵泉接着说:“古镇上关于孝道的传承,一代一代地延续了下来。在鑫泉,如何尽孝,每个时代,每个家庭,都诠释出了不同的行为规范,都有动人的故事。从一门三孝,到现在的鑫泉人家,孝道滋养了这方水土,也浸润了每一个寻常百姓家的平常生活。”

“对,在中国的孝文化里面,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现代社会学来说,就是突破了血亲的界限。而和谐的社会需要一个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一个‘孝’字当先啊!”辛好感慨的说。

他们边走边聊,一会儿就到达了回族居民马华的家。

马艳正在给老母亲梳理,看见辛好及镇干部、吉欢三人来到门前,热情的招呼道:“辛好书记,你们这么忙,还来看我们,谢谢!谢谢!请到屋里坐!”

辛好开门见山的问马艳:“这次地震后,你们的住房和厂房都受到了影响,政府把你们暂时安排到临时安置点居住,面积窄,生活很不方便吧!”

马艳说:“哎!生活很不方便倒是小事,生产厂房也倒塌了,今后可怎么过啊?”

辛好安慰她说:“别着急!别着急!你们有什么困难,尽量向党委、政府反映,党委、政府会尽量协助你们解决的。”

“地震使很多人都遭受了很大的灾难,你们比我们还忙,请你们放心,我们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过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那么多的困难我们都过来了,现在有党委、政府做坚强后盾,我们什么困难都不怕。”刘青回道。

办公室主任邵泉说:“这次地震后我们镇被列为重灾区,镇上已经及时将地震受灾损失统计上报县,通过县报省上,再报到国家相关部门,你们的‘果珍牛肉’已列入了灾后重建项目,争取今后把‘果珍牛肉’旅游产品推向省外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

马艳高兴地说:“感谢政府的支持,‘果珍牛肉’一直供不应求,但是,主要问题是手工生产,产量低,效益低,加之存在包装技术问题,保质期只能3个月,没有钱对包装进行技术改造。”

辛好对她说:“这次一定要把灾后重建与产品包装生产线技术改造结合起来进行,使保质期达到一年以上,这样,就能解决产品销往省外、国外对产品保质期的要求。”

吉欢说:“今后‘果珍牛肉’产销能力扩大以后,你们就更忙了,一定要处理好工作与照顾老人的问题啊!”

“这是必须的,我妈这么多年辛苦了,再苦再累,我们也要照顾好她,请你们放心吧!”

在鑫泉古镇,这样的“孝子孝媳”及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百行孝为先,孝老敬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早已经成为鑫泉镇居民的一种行为习惯,深深地融进了鑫泉古镇的土地上,每一个做儿女的心田里......

结束了对马艳一家的慰问,辛好书记、办公室主任邵泉、吉欢各自去,准备下午去另一家慰问。

吉欢在回家的路上走到“三八餐厅”附近时,耳边随风传来一阵阵哀乐声,她三步并作两部急忙地向声音方向奔去。“三八餐厅”位于大狗桥街与半截街交汇处,半截街住着十户居民。

吉欢走到“三八餐厅”口,一眼就看见位于左边的李老头家门口立起了黄色的大拱门,大拱门的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阳青婆婆去世》,大拱门的两边插着多面白色、黄色、黑色的三角旗,灵堂的正中安放着阳青婆婆的骨灰盒和遗像,两边摆放着亲朋好友送来递花圈和葬礼,大喇叭里放着哀乐,子子孙孙等后辈人头上抱着用白色布做着的长短不一的孝帕,他(她)们都整齐地跪在婆婆阳青的灵堂前,道士正在做着法事。偶尔有亲朋好友送来葬礼,并参加对阳青婆婆老人的悼念活动。

吉欢到阳青婆婆老人的灵堂前对阳青婆婆老人进行了悼念,看到阳青婆婆老人的儿子李好、媳妇刘群十分悲痛,她轻声地安慰他们道:“婆婆阳青老人勤勤恳恳的一生,她生病期间,你们也付出了辛劳,尽到了孝心,人死不能复生,你们不要欧气,才能使她走得安心,要振作起来,大家一定会帮助你们渡过难关。”

阳青婆婆老人的儿子李好、媳妇刘群感激地说:“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一辈子都会感谢你......”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swx/show/17529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