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小说文学

乖再含深一点宝贝 藏玉纳珠肉肉_花葬夏季

曹铭花出生在春天,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曹爸也没有上过学,依照风俗,给她起的小名叫“桃妞”。平时,家里人都喊她“桃妞”,曹庄人都知道她叫“桃妞”,没人知道她大名叫什么。上辈子自从离开曹庄,和在曹庄正相反,只个别熟悉的人才喊她“桃妞”,多数人都喊她“曹铭花”。

上辈子曹铭花在曹庄上到小学四年级,离开之后再没机会上学。后来单位组织职工上夜校,曹铭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实在没有精力再学知识,仅仅应付涨工资必考。现在,重生后的曹铭花安心坐在教室,看着堂姑教的课,懵了,完全和后世教的不一样嘛!

现在学习汉字使用的是“切音字”法。大体分为:1假名系,2速记系,3拉丁系。叫 “注音字母”。查字典教的是四角号码查字典法。这些在后世只能当爱好,根本没用啊,不会汉语拼音,后世手机电脑还是不会用哈。

数学课是珠算和算术课,珠算将来没用,算盘打的再啪啦响,到二十一世纪面对计算机,什么毛用没有。算术可是要好好学的,是基础知识。

刘姓男老师教的大字课和画画课倒是很好,能练一手好毛笔字,画几笔水墨画,将来到二十一世纪也是一种让其他人羡慕的技能。

冯老师人长像勉为其难称的上帅气吧,其实就是年轻,留着三七开偏分头发,这种发型以后有电影后,都叫“汉奸头”,呵呵。他穿着中山装,教吹笛子和弹手风琴。

曹铭花五音不全,吹笛子正好弥补唱歌,再没音乐细胞,能学会一曲总是没问题的吧。关键时刻只需一曲即可,不需要多。手风琴将来也是没多大用处的,只学吹笛子就行。

体育课就是绕晒麦场跑两圈。其他扔沙包、跳皮筋、跳格子的后世儿童娱乐,统统没有。广播体操倒是刚刚颁布,可还没有在学校执行。跳远和跳高是有的,可是没沙坑。教室前是晒谷场,地面平整硬朗,要是挖沙坑,会被全庄人打不全死也得打半死。

写大字、画画、吹笛子曹铭花知道这些只能当爱好,跟堂姑学认字才是硬道理。没有一点借鉴后世的可能性,只能硬着头皮从头开始一点点学。

曹家没有地窖,大平原是沙土地,不像北方地区可以挖地窖,曹家的粮食和用品都是堆放在房屋内。曹铭花还想着早上没有睡衣的事,放学回到家后便四处找布。她在西厢房找到几匹粗布。粗布又称“土布”,是以纯棉为原料,用原始的纺车,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

曹铭花上辈子几乎做了半辈子的衣服。想都没想,拿起剪刀,不一会便给她自己剪裁一件睡袍,一套睡衣。想想,又给曹妈也剪裁一套睡衣。

曹铭花找到针线筐,拿起棉线,开始大针脚缝制。棉线是用棉花纤维搓纺而成的线,线比缝纫机线粗。这时曹家庄人缝衣服的线都是和货郎买的,有棉线,也有机器线。机器线稍微细一点,但是也比后世的缝纫机线粗。

曹妈稀罕的看着曹铭花,奇怪的问:“妮,你做的啥?你啥时候学会的做衣服?”

曹铭花拿出一套剪裁好的睡衣,递给曹妈,说:“妈,就这样沿着边缝就可以了,不用讲究,能穿就好。”

曹妈学着曹铭花的样子开始缝衣服,娘俩坐在一起缝。

张潮看母女俩在做衣服,自动的去厨房做饭,家里就他一个劳力,他是一刻也不愿意闲着。曹家庄的男人们是几乎不做饭的,像张潮这样的还真不多见,可是因为他是外姓人,谁也不太在乎他做什么。

张潮学知识的速度明显比曹铭花快很多。起初曹铭花还不以为然,认为张潮或许之前也上过学吧。他上学一个月,便和堂姑申请学习二年级的书本。反正都是在一个教室上课,堂姑想都没想便同意了。

写字的纸和墨是要钱的,这时都是用毛笔写字。小学提供纸和墨,可以一点点拿粮食换。曹家有两个孩子上学,曹铭花用纸太费,尽管张潮不舍得用纸和墨,两个人的用量还是很大。张潮和曹妈商量,他去镇上买纸和墨,可能镇上买多会便宜点。

曹妈把卖粮食和棉花的钱,都是藏到娘俩睡的床里苇席缝隙中。上辈子曹铭花第一次有记忆的花钱,是拿苇席里的钱买货郎卖的糖稀吃。一张钱除拿几块糖稀,货郎还找给她好几张。曹铭花不认识钱,高兴的不得了。现在重生,说什么也得在离开曹庄之前,把苇席里的钱花完。不能像上辈子,曹妈不识数,曹铭花不认识钱,压根不知道苇席里多少钱,离开时全都忘记拿走了。

曹铭花拿出苇席里的钱,看看面值,蒙掉了。这钱的数额也太大了,50000,揉揉眼睛,再次确认,没看错,是五万元。这是怎么回事?曹铭花赶紧又从苇席里扒出其他的钱,看看面值,有一千元的、一百元的、五元的、两百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还有一元、五元等等,简直是五花八门。曹铭花哭笑不得,这是什么啊,不会是假钱吧。

曹铭花也不管那么多了,拿了几张大钞票和几张小额钞票的,递给张潮,说:“哥,你自己看着买吧。”

曹铭花怕错过曹妈招工的机会,娘俩哪里也不敢去,家里的采买跑腿的事,肯定要全落到张潮身上。

“哥,你到镇上再买两个锡壶。暖被窝用的。”

这时曹家庄这地方可没有暖水袋,也只有镇上才有卖取暖用的锡壶。锡壶能装很多热水,塞被窝里热量能撑到天明。睡觉有锡壶暖脚,一冬天都不冷。

曹铭花和张潮所说的镇是离曹家庄不到十里路的聚仙古镇。

聚仙镇,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朱亥,战国时期魏国大梁人,著名勇士。据载,魏安釐王十九年(公元前258年),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军告捷后,赵国重金谢魏公子和朱亥,后来信陵君被魏王拜为上卿,授以相印,封朱亥为偏将军,以聚仙镇为朱亥汤沐邑。

明清时期,聚仙镇因贾鲁河的开通而走向鼎盛,成为“南船北车”的转运处和货物集散地,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并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

聚仙镇因为历史悠久,镇上售卖的物品种类特别多,比新兴的城市物品种类都齐全丰富。

上辈子曹铭花十四岁之前,和曹妈只去过一次聚仙镇看戏,成年累月的没有出过曹庄。现在,曹铭花一心就想着花钱,又有便宜哥张潮跑腿,想把镇上能买到的全买了。镇上有种零食叫糖糕,糯米面包裹红糖,油炸后直接吃又甜又软又热乎。上辈子曹铭花怎么学做都没学会。现在,张潮从镇上买糖糕到家,糖糕还是热呼呼的。

张潮上学两个多月,又和堂姑申请上三年级课程。堂姑想想,给张潮出卷子让他做。张潮随即伏案做题。

堂姑批改完张潮做的试卷,竟然全对,想想他已经十四岁的年龄,也没什么稀罕的,年龄大懂事肯定学习用功了。遂让张潮去上三年级。

张潮上三年级,曹铭花却不认为仅仅是刻苦学习,张潮在家也没见看书,连字都很少写。她感觉张潮学习好,是有年龄的原因,但更多的感觉是像大女儿说的情况,“有些人是天才,就是智商高,我们得承认确实比不过的”。

曹铭花六岁的身体里装的九十多岁的灵魂,短短的一学期愣是被张潮拉下很远。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swx/show/10636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