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经到了该成家的年龄,可是总是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在某些方面还不能足够独当一面,总是习惯性的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商量一下。还有就是在工作压迫生活不顺利的时候也会第一个想起家,想回家,想回到爸妈身边,就好像羽翼未满的燕子一般。无数个孤独漂泊在外的夜晚,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在下班回去的路上看到行人道上父母和小孩子在一起的温馨画面,不由自主的又想起自己的家。家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在这里没有人情冷暖,没有相互猜疑,没有孤独失落,更没有人事纷纷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里有不求回报的付出,有一起的共患难,有无尽的支持,有相互的理解与关怀,有善意的谎言。而家这个概念也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逐渐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小时候总是想着快快长大,离开这个自己做不了主的家,那个时候自己做了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爸妈觉得不对,就会狠狠的把我们骂一顿,自己感觉特别委屈所以就想快快长大,离开家想做什么做什么,爸妈就管不着了。小时候觉的父亲的身体特别高大魁梧,那么高力气那么大轻轻一下就能把自己抱到他背上,也感觉父亲也很神奇,什么车都会,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小货车等。同时也感觉母亲什么饭都会做,一天三顿饭都不相同,还有就是感觉母亲的体力也用不尽,一直在忙一会做饭,吃完饭洗碗,洗完碗扫地,打扫家里面的各个角落,然后做农活,一直在忙。小时候对于家没什么概念,反正就是爸妈骂我的时候就想赶紧长大离开他们离开这个家。
再后来逐渐的长大,上小学,除了周末放学在家,其余时间都是在学校,一周只有2天在家的时间,自己心中不免暗暗自喜,最起码我在学校做什么父母不知道。但是很奇怪的一点就是在周日下午就要去学校的时候心里总是不舍,到了学校也感觉缺点什么,有点莫名的失落感。再后来上了初中两个星期回一次家,在学校期间难免会想家,也说不出什么理由,就是想回家的那种。最可怕的时候其实是在学校犯了大错,例如翻墙出去包夜上网吧,被老师发现,第二天通知家长领回家反省一周,回到家父母霹雳巴拉的就是一顿骂,要不是我妈妈拦着我爸爸,可能现在敲键盘的是我的灵魂吧,那一个星期我称它为黑色一星期。我不敢看我父亲的眼睛,因为父亲的眼睛充满了愤怒,完全没有平时的那种慈爱。再到后来去了县城上高中,一个月回家一次,再加上学校给我们施加的学习压力(我的高中是县城重点中学,从高一就抓的特别紧,给我们灌输高考的紧迫)总是莫名其妙的就想回家,想爸爸妈妈,想吃妈妈做的饭,平时没事的时候也会给妈妈打个电话,说一些学校发生的事,也没什么就是想听妈妈的声音,就像当初我从妈妈肚子里出生时妈妈听到我的哭声时那种感觉。平时也会在日记里写一些不能直接和爸爸妈妈说的话。月底回家的时候,爸爸总是提前到车站接我,妈妈总是在家做好饭等我,第二天带我去买衣服和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还给我买一些酸奶让我开学的时候带走,周日下午送我到车上,我从爸爸的眼里看出了他的不舍,但是他还是故作坚强的微微一笑。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去了几千公里的其他城市,离家更是远几乎垮了小半个中国,几乎是一年回两次家寒暑假,甚至有时候寒暑假去打工只回一次家,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终于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决定我要离家远点,后来才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特别幼稚。
随着年龄的渐长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不是说自己不想回,只是身不由己,原来长大就是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见父母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我在想等毕业后找份工作,每天工作有时候周末还要加班,怎么回家啊。小时候的愿望实现了,终于父母管不到自己了,自己离家也愈来愈远了。我也看到了身边年龄相仿的人,和我有同样的经历,我也看到那些在大城市为梦想颠沛流离的年轻人,我甚至还看到过都市霓虹的夜里有人在天桥买醉大声嚎啕大哭的人。太多的不能言语,让我们变得沉默,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每个人有时间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父母现在缺少的不是物质满足,而是小时候陪伴你的那种陪伴。同时也想送给那些身在异乡或异国奋斗的年轻人,追梦路上愿你们在寒冷冬夜有人陪伴。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5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