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生活在西北偏远山区离县城100多里路的冶户川。周围大山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童年与少年完全在那狭隘区域度过,对山外世界的了解是通过书籍和收音机。在那充满动荡和激情的文革时代,物质和精神一样匮乏,令我终身难忘的是盛行一时的八大革命样板戏。
幼小时,不时听较大的孩子私下偷偷的讲《薛仁贵东征》、《七侠五义》、《说岳全传》等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内容构思、闻所未闻的情节故事,使我常常激动不已,对书既敬畏又渴望,到了后来,自觉地看起了连环画,不觉间看了《智取威虎山》、《小兵张嘎》、《刘胡兰》等了大约近百本连环画,在脑海中积累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随着年龄增大,开始看报纸,书籍等课外书,在上世纪70、80 年代山区农村,是一个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除了每天上学的课本,除红宝书之外,很难见到其它课外书,幸好我村有个老三届毕业生,家里偷偷藏了好多书。我不时从他那里借书看。
但是我父母都不识字,在他们的观念里,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书都是闲书,有看闲书的时间还不如割一筐猪草养一头肥猪来的实在,因此,只要一放学就安排我干一些割草、拾柴、捡羊粪等力所能及的农活儿,看书的时间也就少了又少,常常为此挨了不少打,骂,无奈只好在晚上和干活闲暇之余偷偷地看书。
我时常是在父母睡下之后,小心地点上煤油灯看书,一进入书的世界,我整个人便聚精会神,一切困乏和烦恼便跑到九霄云外,窗外有时清风徐徐、有时皓月明照、有时风雨交加,有时千树梨花... ...我置身事外贪婪地阅读起来,比吃一顿肉还让人兴奋,其愉悦之情般以言表,记我看的第一本课外书是《把一切献给党》,记得这本书是吴运铎写的自传体小说,用了大约10天左右把它看完,再后来阅读了《水浒传》、《封神演义》、《茶花女》等许多中外名著,这些令我眼界大开,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
再后来涉猎的范围愈广愈宽,也使我收获颇丰,首先学习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轻松了许多,简直是轻车熟道,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其次,知识面明显提高,经常在班上、同学中讲许许多多故事及典故,通过这些,提高了自己的口才能力:再就是通过阅读,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加深了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当然最使我直接受益的是1985年高考中如愿的考上了东北的一所重点大学,走出了生活了近20年的山沟,前往渴望已久的外面世界。
再后来,一直到现在,阅读是我业余时间的主流,虽然读书很既苦又累,不如看电视来得直截了当,不如听音乐来得轻松自在。不如玩游戏悠闲自得,不如喝酒吃饭喝酒潇洒自如。但我偏偏钟情于书。在在工作闲暇之余,闭门禁窗,远离喧嚣, 沏上一杯茶,坐在沙发上独自遨游于书的海洋,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同时 也使我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以及更精彩的世界,使我心内宁静,不为外在的红尘滚滚、物欲弥漫的世界所迷惑,跛足而行 ,怡然自乐,沉迷于浩瀚书海之中。在读书中不断寻找其中乐趣。
在当今这个以功利为主流、事事讲求实用的现实社会,不要以为读无用,虽然读书的作用不会像从商和搞实业那么立竿见影,但他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远持久的,读书会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会是你更有内涵和气质,会是你站在更高的视野观察审视人生。
当然,读书纯属个人爱好,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的。“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书香弥久余香,让人心醉,使心性更加澄清空灵,超凡脱而俗怡然自得,精神充实又愉悦,过着富有诗意的生活。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5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