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我所认为的层次问题

高中的时候很喜欢一位语文老师,不只是喜欢他的讲课方式,主要是他的见解有独到之处,我记得他曾说过所谓的门当户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时很不能理解,甚至持反对思想。

前两天放假回家,许久未见的朋友坐在一起,大家有说有笑,话题从她家老公转到她家孩子,说话间总离不开家庭生活方面,小A因为婆媳不和的事跟老公闹了矛盾,小B因为催男朋友买房的事闹了矛盾,小C对当下两千块一个月的生活而洋洋自得。我端坐在那里,虽然接不上话但仍保持不失礼貌的微笑,她们讨论问题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是朋友也不存在着问题,初中的时候我们都一样,所见所学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在那样的环境中我们成了好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又相继选择不同的路,成长的道路势必是孤单的,路上不缺乏各样的风景,所见识的也大相径庭。她们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到了年纪就结婚生孩子,或许他们有过别的想法,或许这些想法只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因为他们身边多数人都这样。他们不是没有奋斗过,迫于社会的现实,他们不得不屈服,后来渐渐习惯,并满足于其中,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假如,他在打工的时候有自己的目标,努力的学习并为之奋斗,见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事不一样的人,阅历渐渐丰富羽翼渐渐丰满,所满足的就不再局限于一个范围内。你的见识取决于你的格局,由于见识不同 身边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层次问题。同层次的人有相同的话题,不同层次的人所不能理解的问题,往往由此而来。

人交朋友亦是如此,或有不同,本质上却是一样的,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势必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上,相同的层次是友谊递进的基石。因为机缘巧合,通过朋友认识了朋友的朋友,说来奇怪我们三的关系很不一般,朋友且叫她小许吧,最新认识她也是因为朋友介绍,我们本没有交集,初次见面的时候她大大咧咧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一来二去我们竟成了好朋友。小许呢她初中有位同学因出去实习在同一家医院,(这位同学姑且叫她小赖)用她们的话来讲她们算不上朋友,只是恰好同一个学校毕业刚好认识而已,因为实习刚好就一起租了个房子,相互算是有个照应了。因常常到她们家找小许玩,跟小赖就有了接触,说来也是奇怪,我们一见面就互掐,不管对方说什么都要怼上几句,好像这样心里会比较舒服一样。很快,她们实习完小许出去找过新的工作,小赖呢则继续读书,日子久了,我跟小赖竟成了死党,小许跟我们的关系却渐渐淡了。起初我总觉得奇怪,其实不然,小徐跟小赖因环境因素而相互照应并不代表她们关系就真的铁,因为本质上她们就存在不同,虽然同在一个层次,话题不会少,最终没有成为很好的朋友也不是因为契机不对,她们的观念不同,想法不同,很难成为至好的朋友。而我就不同了,小赖与我虽表面看起来打打闹闹,但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是相同的,加上我们都在大学,很多话题不用多说就相互理解了。

层次是块投脚石,环境是契机,进而升华到世界观和人生观。所谓的观点无非是所见所识,除非是真正原则上的不同,其他的都不算什么。

我曾问过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问他以后想要干嘛,他回答说送快递,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从电视里看到送快递可以有车,很潇洒。不由思索他是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的见识局限于小小的范围里。如果我去问一个生在城里的孩子他未来要干嘛,我想他不会说他想当农民。不能说一个层次问题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但是一个人的见识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层次,只有格局变大了想法才能变得灵活,当你的见识变得丰富是可选择的道路就多了起来。每个人的出生不同,学识不同,见识不同都可以影响一个人朋友圈,他们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所养成的习惯就会不一样。两个人成为朋友首先要有相同话题,或者在某件事上得到认同,才能因此展开,当然不排斥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因为爱而在一起,就算如此,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是要有共同话题才会多些理解。

当官的家的孩子跟当官家的孩子可以讨论为官之道,文人家的孩子跟文人家的孩子可以讨论孔孟之道,百姓家的孩子可以讨论柴米油盐。这是最基础的层次问题,当孩子长大后由于刻苦学习,所见识的范围大了,再重新组成一个层次,就不存在着不相理解了。

每个人层次问题可由个人的见识所改变,个人的格局决定着个人的层次问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这个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260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