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初中时的几位同学相聚,闲谈中说起是多么的好,想起早年那不堪回首的贫困生活,令人潸然泪下,这使我想起了早年对生活的向往。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十五六岁以前是在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期间经历了十年文革,在以阶级斗争为纲、“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年代,没有大新机械,一人劳作为主,我目睹了大人们起早贪黑一年四季像牛马一样辛勤劳作,却填不饱肚子,那时生产队每天的劳值一毛多钱,一年到头收入寥寥无几,还有的好都欠款户,以粗粮为主,一年每个人分一二百斤粮食,一斤左右的油,其它糖肉等物资全品票供应,穿的以黑灰白等为主,经常是补丁打补丁,“姐姐穿过妹妹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住的是土窑洞,点的煤油灯,小时候盼过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上一顿饺子,几顿白面馍,穿上新衣服,放鞭炮,玩雪球,哪里知道大人们的年难过。因此那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啥时候能过上“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吃饭不用愁,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生活轻松、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呢?
时光荏苒,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全国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彻底的解放了生产力,率先解决了温饱,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在农村实现了小康,回到故乡看到家家因为种植花椒生活大改变,天天可以吃肉穿新衣,住的是水泥现浇盖板房,巷子里安了太阳能节能灯,晚上村子里灯火辉煌,几乎家家有旋耕机,摩托车等机械,牛马等农用家畜不见了,不少家有了小桥车,还有一大半在城里买了房子,村里还有活动健身器材、幸福院等,“生活不愁,老有所养”,日子过的是一天比一天好。我儿时的梦变成了现实。
而今,人们已经普遍实现小康,实现了冯友兰先生所说的“自然境界”,有了更高的生活向往和追求,正在追求精神层次上安全、爱、自我实现等需求,也就是所谓的“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不断最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如党报告所描述的,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我有理由坚信,再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一定会实现现在的生活向往!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22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