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会将对父母的爱化作实际的行动,而不是将思念在虚拟的世界里倾吐。
小时候的印象,父母总是不停地吵架,即使到夜深人静,也常常被摔破碗盆的乒乓声惊醒。原因就是父亲喜欢喝酒,而且不懂节制,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我们在偷偷埋怨母亲的不近人情的同时,也为父亲的唯唯诺诺感到不平。在这样提心吊胆下,日子也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是我们到了上学的年龄了。正好也到了文革后期,父亲不知道怎么了卷入了派性争斗,日子自然是不好过的,常会有人借故难为他。母亲断然决定回到自己家乡,远离是非。父亲是本地人,父亲在哪,家就应该在哪,但最终执拗不过母亲。于是全家从城市搬到了遥远的山区,从此开始了他们磕磕绊绊的一生。
母亲的家乡也并非净土,文革遗风自然飘进这深山,搅动着淳朴的山里人的情绪,让他们激动无比,狂躁不安。母亲是个小学教师,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总是一副忙忙碌碌的身影,偶尔也会从她嘴里听到什么“造反派”“保守派”之类的词语,知道母亲常常要写检查,后来还听说有学校老师发动学生骂我母亲,说我母亲提了一位老师“上课不认真”的意见。一直到后来的“工宣队”进驻学校,母亲才好过一点,学校的教学秩序才有了一些改善。而这些,我都一直蒙在鼓里,也从未听母亲提起。现在想想,母亲当时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啊,就凭她一个六十年代正规示范学校的高材生,一个体弱多病的中年女教师,何至于让人从城关一调再调,调往山村,生活交通不便。有一次,我到她那所偏僻的小学去找她,看到她蹲在走廊外用蒲扇扇着柴火,正在煮饭,反串出来浓烟呛得她眼泪直流,旁边还有一个学生捧着书本在读书,母亲说是孩子听不懂,下课后留下一会儿。我不禁鼻子发酸,怕她看见,赶紧接过她手里的扇子,假装扇了起来……不久,母亲就因为身体的原因请了长假。从此母亲就一直无法重返她一辈子热爱的讲坛。
事业上的挫折带来心理的疲惫,母亲的脾气变得更大了,常常动不动就对我们发火,父亲更是成了出气筒,酒就成了父亲唯一解闷的方式了。正好我又考上了大学,经济上的拮据为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而我却为能远远地逃离这个充满火药味的家庭感到高兴,一点都不为钱担忧,好像那理所当然是父母的事。后来才知道,那是他们四处求人供我读完大学的。
等到我们都已成家立业,家里生活条件渐渐好转了,父母已经老了,印象中,他们还是常常吵个不停,原因还是父亲喝酒不节制,不顾自己身体。我们害怕也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一回家,母亲就又数落我们不回来看他们,我们就更不愿回去了,总觉得没话说。再后来,父亲生病了,检查不出什么病,一年后去世了。父亲临终前说的竟话是让我们好好待母亲,她很不容易。我们都错了,以为父亲肯定是看在孩子们的面子上才不跟母亲离婚的,否则这样的生活怎么过得下去。原来这种吵架才是他们爱的方式,那种爱是不能说出的,是理解、是包容、是付出……母亲伤心欲绝,从此再无人真正理解她的心了,三年后,母亲也随之而去了。我们成为没有父母了孤儿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常常后悔,父母再世时,因为害怕唠叨、责备,常常为了完成任务似的,象征性探望父母一下,打包小包一大堆,表面看好像挺孝顺,其实父母需要的不是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他们只希望你能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说说话、解解闷就已足够了。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愿时时陪在父母身边。请珍惜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天、每一刻!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