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自己结交的人不算少,通过和他们交流,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一)武当山
我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并且有点守旧固执的人。不管你信不信,每次旅途中遇到外国人,聊天中必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听了之后都非常赞同,那认可程度绝对比中国人自己还要强烈。也许是出于对我们文化的认可,他们才万水千山的跋涉。文化和信仰是一个极其空洞、乏味的话题,但是不尊重、不推崇自己民族的信仰和文化更是一件让人后怕的事。
今年五月份去了一次武当山,我是抱着旅游观赏而非感受和探讨道教文化的目的。武当山由于和道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信仰坚定的道教信徒。我是一个不信佛不信基督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只一心欣赏周围风景,沉醉于青山绿水,净化下我世俗的灵魂。我想,忠实信徒进山的目的绝不只是焚香跪拜、虔诚祷告,而是寻求心灵的接近,找到精神的皈依。真诚的信仰可以感染和打动周围的人,仿佛蕴含着一种力量,推着你去沉思。虽有那么多跪拜祈祷的人,但从他们的眼神、动作、表情,你完全可以知道谁是流于形式。我没有信仰就不流于形式,但我很崇拜和支持有信仰的人。还在读初中时就听过“朝拜”这个词,那时候根本不懂,心里想着也许朝拜就像念书一样,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必须要完成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我渐渐懂得“朝拜”原来是完全自发去做的事。而且我还知道,这过程充满艰难,得忍受寒冷饥饿、雨雪风霜,还要面临病痛折磨甚至是生死考验。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心达到最神圣的地方。起初我依旧不懂,在物欲横流人们精神极度匮乏的年代,很难想象,一个人或是一群人愿意放下工作、远离亲友、忍受折磨,苦苦追求身心与信仰的接近,是什么给了他们力量!?我问过很多人同样的问题,“他们是为了什么?”,得到的答案出奇一致,“因为信仰”。我注意到,很多人在说出这四个字时显得过于随性,总给我轻描淡写的不庄重、不严肃。所以,以后当你再说出“因为信仰”时,建议放缓语气、神情坚定,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我曾对朋友开玩笑说“就算你按时付我工资,让我去完成朝拜那样的事,我也坚决不干”,很明显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可是我的体格、身体素质、聪明程度等等一系列显性或是隐形的条件都不比他们在做的人差啊?再后来我慢慢发现,原来我缺失的不是其它,是信仰。没有信仰,所以我看似平静自由,但却做不到匪夷所思的事。一定程度上也就减少了我成为中东地区恐怖分子的可能。我是绝对不愿意冒着失去健康身体和平凡生活的风险,去寻找那难以捉摸的、虚无缥缈的、遥不可及的东西。有时看到那些衣衫褴褛,跪在地上艰难爬行的人我觉得可笑(虽然那时候笑是一种罪恶),没有物质保障空谈精神世界太不现实。说句实话,我敢和有信仰的人交往,但是很少和他们开玩笑,我是担心他们信仰的力量可以摧毁一切,所以心中充满敬畏。这也是我一直不敢和少数名族女孩谈恋爱的原因。“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信仰者心中的高山我永远无法企及,作为一个老实人,信仰之外谈信仰,也算是对信仰的推崇吧。
我始终觉得懂我的人不多,然而这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奠定灰色阴暗的基调。也许是我一直习惯于隐藏的缘故。经常和我打球的不知道我好学,经常和我讨论学习的又不知道我的爱好。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自吹自擂的往前走。但大学期间真的出现过一个女孩,真诚、关切地陪了我两年。一般看故事的人都知道写故事人的结局,并没有出乎大家意料,我们的最后也是分离。分手的那天,我含泪写出了:岁月是童话,没有真假。分手之初我有点憎恶,但是现在和任何人提起我都是心存感激。她虽不完全懂我但是理解我,那份快慰和温暖是持续而长久的。我真的很想做我们公司人力资源部长Thomas说的那个“真实的自己”,要知道追寻自我过程的难度不亚于坚定信仰的过程。因为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人都已习惯伪装。就像契诃夫名作《套中人》描述的一样,大家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我觉得对于人这样一种极具个性的生命体来说,伪装现象的存在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侮辱和嘲讽。生命之中可以没有信仰,但也不必伪装,如果你内心的一切都是流于形式,那干嘛还要消耗这来之不易的氧气。
(二)世俗的偏见
随着《中国好声音》的迅速走红,汪峰也是屡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我不追星,也不爱音乐,但偏偏对汪峰起了兴趣。前些天,专门上网看了汪峰在北京的演唱会,觉得主题很好,“信仰”多么有力量的字眼。在潮人们看来可能会觉得“俗”,实则耐人寻味。汪峰本是一个格调高雅的小提琴手,艺术风格和演奏旋律轻松明快、优美舒缓,但他现在的曲风和唱法给了我许多不同的感觉。
寻常巷陌都能听见的《春天里》、《怒放的生命》、《北京,北京》等作品,内容并非描写爱情的浪漫美好或是分手、离别的痛苦悲伤,而是将视角投到并不繁华、并不出众的寻常事物和群体之中,用略带沙哑但力量雄厚的声音去演绎,给人撕心裂肺、激昂淋漓的快感。
我们早已经习惯关注光鲜靓丽的事和出类拔萃的人,忽视那些用勤劳的双手推动社会前进,生活在生活底层远离光鲜的那些人。他们无声无息地在生活的现场奋力挣扎,四季更迭、坚持如一。他们极其渴望迎接人生的春天,希望生命绽放。岁月悄然流逝,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不甘心生命无声销匿,谁都想要怒放的生命。他们没有太多的追求和理想,明天比今天过的更好,以后比现在幸福,就是这群人最最坚定的信仰。
我跟朋友讲过很多次,“当你背景离乡,走在空旷的街道上,看着昏黄灯光下自己渐明渐暗的身影,听着那首《北京,北京》,再想想自己为什么在这座城,一定会流泪”。
汪峰作品将视角投进那些缺乏关注的角落,打开了沉寂和需要呐喊、渴望怒放的心灵,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其实,关注社会的底层和弱势群体不会贬低你的身份,影响你的颜面,让别人觉得你很低俗,反而会赢得尊敬。
对于汪峰,厌恶他的大有人在但是喜欢他的将会一直喜欢。
随笔的好处就是可以不拘一格,随性的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感悟。
(三)你觉得幸福吗
“幸福感”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是一个敏感、流行的话题,它离我们很近,却似乎又以一种遥不可及的状态存在。其实幸福不该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只要你努力伸手,应该就能得到。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先进科技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幸福感真的降低了。很多光鲜靓丽躯壳背后没有灵魂、没有归属、没有幸福的感觉。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世界,人们极其害怕将自己真实的容颜相貌、家庭背景甚至是姓名暴露。好像你不伪装就会被看破,一旦被别人看破,也就失去了什么东西。基于此,大家都对伪装趋之若鹜。
殊不知,简单不刻意是一切事物的根源。《侘寂之道》也在竭尽全力地解释这种简单、朴素、自然、原始、随性的美。正如人们所知道的的那样,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非永存、未完成、不完美的。我们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追逐,但也要有一颗沉寂的心来思考。如果丢失一颗沉寂、平静的心,最终会被世俗湮没。
现在的人早已经习惯生活的新鲜刺激感越来越读不懂它的波澜不惊和平淡无奇。在精神世界里远离寂静的骚动,激不起灵魂的共鸣。
已故著名的学者和作家王小波有过一句很精彩的话“要把生命奉献给人类的事业,绝不做生活的奴隶”。这些天在车间实习偶尔也会和同事谈谈人生,看到这句话真TM 舒服。如果我有着非常崇高和伟大的理想和抱负,那么我肯定把“生命奉献给人类的事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可惜的是我没有,所以根本不敢说这样的话。但是呢,我可以尽全力做到不妨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拖当代人民的后腿。
对于“绝不做生活的奴隶”这样的话,我非常赞同也心生向往。我不去尝试越界的事,但有权保持自由,一旦做了生活的奴隶也就失去了生命的真实性、多样性。我一直注意提升生活的幸福感,虽然我还没有钱,没有事业甚至还是单身。我总觉得社会持久稳定的进步要靠幸福感作为支撑,而非绚烂的物质。并非有房有车就代表着幸福,也并非有房有车就是真的安稳。生活是一种心态,幸福是有着恬淡的心境和合适的人相守,共同追求、坚守属于彼此的精神世界。就像一篇文章说的那样“婚姻中精神上的门当户对远胜于物质”。在和别人谈这种想法会招来非议和指责,这种有悖于现实的谬论也不敢让沉默的大多数苟同。我只是以丰盛的内心和精神在现实中生活,并没有游离于社会的主体之外,毕竟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现实中嘛,男人不能自私和妄想不费一点精力就娶人家至少养了十几年的女儿,女人也不能虚荣和幻想不凭一点实力就共享人家积淀几代的财富。如果大家都量力而行,自然地活着,就会发现生活之中有很多的精彩。如果你不幸被奴役了,束缚了,你眼中的世界真的会暗淡许多。
(四)现在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我一踏进社会就选择了远行。重庆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毫不畏惧,因为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早已严实地盖住漂泊在外的孤独和落寞。年轻就要经历,不要害怕颠簸和不安稳。努力地追求幸福!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7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