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儿时故乡

那时,我的家乡就是人们说的自然村,青山绿水,古朴的瓦房和窑洞,高高低低站在竹林之上。

竹林,从我很小的时候她就存在,她,座落在我们村庄的中央位置,一条小河村前穿过,竹林的诞生,带给了乡村一些生机,父辈的父辈,编织的竹筐,盛粮食的容器,淘洗麦子的筛子,成为一方祖传的竹编工艺,有的小巧玲珑花灯一样极其可爱,说竹编,十分轻松十分辛苦,轻松在于会者不难,辛苦在于每一件竹编容器或刀具,都可能把手划伤,以致于多年从事竹编工艺的人,手指变形甚至伤痕累累,说来让各位见笑,雨楠对此也有研究,但是会而不精,竹编工艺,在周围乡村独一无二,每逢每年二月二,清明,四月八等各地庙会,都有涧底村的竹编工艺展示,在我们有大大小小五个竹园,曾有专人管理。

在竹园的周围是我们温暖的小窝,竹园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井,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听到或看见人们挑水的背影,那种吱吱呀呀的绞水声响彻了足足半个世纪,在她的旁边是古老的水磨,古老的面粉加工作坊有三个,它们依靠水流的冲击木轮和两块圆桌一样碾盘把粮食一遍一遍的碾碎,古老的面粉加工作坊,却能把面粉和麦麸彻底分开,甚至可以把玉米加工成黄金似的颗粒,让人们在劳累之余喝上营养丰富玉米粥。

在竹园的周围是青青的蔬菜生产基地,穿过小河是道观改建的校园,道观的最后是玉皇大帝殿,殿前是上神太上老君殿,旁边是一排教师住宿,还有一排不知做何用处的窑洞,在校园的中央是一做戏楼,古老的道观,曾经附近的一所一至七年的学校,周围村子一些孩子在此读书,我上学的时候,中学即将撤掉,我读中学在镇上普通中学,在校园的旁边有一座寨子,一条公路自西向东穿过,据说是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

后来的后来,故县水库再度动工,人们陆续移民搬迁,学校搬迁了,古井淹没了,甚至菜园,竹林古老的村庄荡然无存,一排排新居代表了新的生命重新开始,移民是规模较大的一次行动,凡是水库淹没区的全部搬迁,历史进入八十年末期,故乡周围完全没有自然村了,关于故乡的点点滴滴,很少有人想起,九零后完全没有记忆,只有久别故乡的人偶尔写一篇日记,淡淡的文字,浓浓乡情,缠绕着我久违的记忆。

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儿时的记忆,多年后我的笔名取名"雨楠",不曾忘记自己的出生地,甚至许多读者问我为什么每一篇文字后面,都留姓名和地址,这是以前误入歧途人们给我的启迪"推销自己",也是我历经沧桑不忘故乡的原因,时至今日的涧底有她前所未有的特色,山河大桥头有神禹导洛的碑文,在山河大桥的顶峰是蒙华铁路洛河大桥,在村庄的对面是春秋重臣范蠡的发祥地,在库区的下游是久违的西施故里西施湖。

古老的村庄集镇,以崭新的面貌对外开放,一条公路连接东西南北,每日都有班车往返城镇,昔日的以步代车,渐渐地画上句号,随波逐流后的人们,真正的开始安居乐业,家,再穷永远是我们的家,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有无可奈何的一瞬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愿沉睡多年的故乡焕发生机,愿雨楠粗浅的文字,留给人们一点记忆,一份奋发向上的动力。

安雨楠

祖籍;河南省卢氏县范蠡镇涧底村

电话;15625815295

通讯地址;广东省东莞市牧羊文化艺术中心

电子邮箱;924786139@qq.com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61657.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