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1997年中专毕业后,我赋闲在家。经过将近半年如坐针毡的苦苦等待,我终于在那年的岁末接到了去单位报到的通知。我背着简单的行囊,里面装着家人满满的祝福,独自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穿行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迎着冽冽寒风,望着行色匆匆的人们,咀嚼着举目无亲的孤寂,我的心里一片茫然,丝毫没有感受到上班的喜悦。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将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我不知道我柔弱的双手能否为自己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

我前去报到的单位是一家普通的老国有企业,规模不大,在职职工不足500人。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不像山推股份公司、如意集团那样“家大业大”,管理规范,声名远扬。它名不见经传,即便是久居济宁的老市民不知道它“大名”的大有人在。其实,在济宁像这样的企业不下数十家。当然,单位也有过昙花一现的辉煌,至今让员工津津乐道的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单位曾经组织所有员工包机去北京旅游,不但期间的所有费用厂里全部埋单,就连工资都照发。

经过短短几天“厂规厂纪”的培训以及象征性的“文化课”考试,在没有进行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我和其他十几名新学员就匆匆地“上岗”了。我被分到安装车间,成了一名装配钳工。在机械行业有“紧车工,慢钳工,溜溜达达是电工”之说。尽管我没有分到相对清闲、专业对口的电工岗位,但对于“慢手慢脚”的我来说,能够成为一名钳工也算遂人心愿。正当我暗自庆幸的时候,殊不知,一场“暴风骤雨”悄然而至。

我下车间实习的第五天,由于我们组负责安装的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师傅心急如焚,恰巧我在拆卸变速箱的过程中忙中出错,漏卸了一个螺丝,尽管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累得满头大汗,可是变速箱依然纹丝不动。师傅发现其中的缘由后大发雷霆,他把几天来对我所有的不满一股脑儿发泄出来。当着车间所有员工的面,他义正言辞,毫无情面地“宣判”:“你根本就不是干钳工的料,回家种地去吧!”面对这夹杂着“羞辱”的“判决”,我呆若木鸡,任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盼望了好几天的双休日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过得索然无味。刚刚上班的一丁点希望连同心中编织已久的梦想瞬间化作了泡影。独自躲在单身宿舍里,我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难道我真的像师傅所说的那样不可救药?”静下心来,我深刻地反省几天来我的过失,尽管师傅对我的“评判”未免有点苛刻和为时过早,但纵观我的总体表现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由于我平时寡言少语,干起活来笨手笨脚、丢三落四,再加上所学专业与目前所干的钳工风马牛不相及,我的表现自然令爱说爱笑,干起活来干净利落的师傅大失所望。师傅让我拿六号弯板手,我却望着工具橱里各种型号的弯板手不知所措;师傅让我用手枪钻配钻螺孔,我拧拧这、动动那,手忙脚乱地鼓捣了大半天,可钻头依然在我的手上;师傅让我按照图纸安装零件,我竟然望着图纸上密密麻麻、陌生的各种符号发呆。工作上的不如意使原本就性格就内向的我变得更郁郁寡欢,我不但很少和师傅说话,而且一有空就躲在车间的角落里独自品尝失落。渐渐地,师傅对我由失望变为绝望,心中的怒火愈烧愈旺,一场“暴风雨”降临在我的头上在所难免。

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自暴自弃,听天由命;要么放下面子,知难而进,一切从头开始,脚踏实地走下去。痛定思痛后,我选择了后者。不为别的,仅为家中日夜操、劳辛辛苦苦的父母,我也没有任何理由消沉。可是,选择了后者也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和泪水,但我已无退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用勤学和苦干为自己支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装配钳工,除了要掌握好譬如锯、钻、锉、刮等内容的基本技能外,还要具备机械制图、装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且要勤动脑子,不断创新。而对于以前对钳工知识一无所知的我来说,一切必须从头开始。我从师傅那里借来了有关钳工方面的教材和机械制图等书籍仔细研读。小至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大至安装调试的方法,我都牢记在心间。当然,我并不仅仅满足于对理论知识的“猎取”上,更主要的是把我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操作技能上。我除了完成师傅安排的任务外,主动找一下废弃的工件按照书籍上上的要求反复地锯、锉、钻,力争达到师傅的要求。遇到困难之处,我随时主动向师傅和同事请教。另外,我还主动改善和师傅的关系,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帮师傅打水、打扫卫生,聊一些师傅关心的热门话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基本掌握了作为一名钳工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半年后,我如愿以偿地通过了转正考试,成了一名真正的钳工。窗外,阳光灿烂。

转眼间到了2000年,我单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但订单少的可怜,而且货款回收遥遥无期,一度举步维艰,甚至面临关门的境地。为了度过难关,厂里不得不采取轮休、降薪等方式“自救”,许多拥有一技之长的职工纷纷跳槽另谋出路。对单位“一往情深”,自感“羽翼未丰”的我却心静如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守”,与单位“风雨同舟”.在这段订单严重不足、工资少得可怜,连吃饭都难保证,人心惶惶的日子里,我干过过刷漆工、活活工、甚至烧过锅炉------我没有任何抱怨,只要是领导安排的工作,我都会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完成。在付出汗水和艰辛的同时,我也学到了各方各面的知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练就了不畏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2001年,我被车间职工推举为安装组组长。2002年,我又“荣升”为安装班班长。

机会不期而至,2003年厂服务公司油缸车间因发展需要,急需一名技术员。由于服务公司工资高、待遇好,许多人早就“垂涎三尺”,跃跃欲试。据说,在初步入围三人之中,我的资历最弱,最终我却脱颖而出。一时间,质疑声不绝于耳,有人感到不可思议,有人认为暗箱操作,甚至有人毫不避讳地问我究竟送了多少礼。“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一笑而过。在服务公司专门为我举行的简单的“欢迎会”上,当我向力排众议非我不要的经理表示感谢时,他笑道:“你不用谢我,这一切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尽管当初你不是最优秀的,我相信凭着你的那股勤奋、脚踏实干的精神,你会胜任这份工作的。”

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来到服务公司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令全公司所有人感到棘手的久而未决的产品质量事故。我公司委托国内某大型国有企业加工的十几件油缸,使用不久全部出现中缸对称变形的重大质量事故。我公司要求对方尽快赔偿由此造成的巨大损失,对方通过力学、液压等方面的知识“图文并茂”地分析、论证是我方操作工操作失误所致,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拒绝赔偿。我首先走访操作工,确定确实不是他们的责任后,然后在公司资深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分析了造成中缸变形的原因要么是中缸材质与图纸要求不符,要么是热处理有问题。通过在山推物理实验室对中缸所含元素成分的化验以及硬度的测试,终于得出造成中缸变形的原因是热处理不均匀所致。通过这件事,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很多,“求索之路”还很长很长。

为此,我自费在市图书馆办理了借书证,利用业余时间借阅有关机械、液压等方面的书籍,去技术监督局下载相关的行业标准,通过网页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油缸的发展趋势和新成果,并且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到专业书店购买在济宁买不到的专业设计手册,我还到油缸专业生产厂家了解加工工艺、生产流程。我面对晦涩、难懂的公差一点一点的研读。对设计中没有把握的地方查阅资料,向公司里资深的技术人员求教。有时,忙到凌晨不愿离去,加班加点成了我的家常便饭。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我由一名车间的装配钳工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技术人员。我不但能熟练地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油缸,而且设计的工装多次在厂里荣获技术革新奖。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我已经成为厂里的骨干力量。当初那个脸上写满了忧郁的少年自信满满地走在大街上。我终于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片美丽的天空。

在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只要你拥有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为之付出勤奋和劳动,你的面前终会一马平川。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4045.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