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到高陇有段时间了,期间多蒙各位前辈关照,让我有了回家的感觉。而彭主任的文字,更让我很快熟悉了周边,融入了集体,心定了高陇......
刚来的时候,有次听人说起茶乡文化,颇为诧异,以为茶乡文化就是茶道文化。遂向先生请教:“我看这里喝茶的氛围不是很浓,不似广东那边,基本上家家户户,间间办公室都有一套茶具,若有客人串门,主人第一件事就邀客人坐到茶几边,给客人泡茶。这种习俗在这里不常见,为什么这里却有专门传承下来的茶道文化呢?”
先生听了笑着说,你理解错了。然后耐心的为我讲解茶乡文化是怎么回事。茶乡文化其实是指茶水流域的地方文化,因为这片区域被称为茶乡。这片区域包括高陇镇、秩堂镇、火田镇、以及腰潞镇的部分地方,这一片区域话同音、水同源、习同俗,文化差异并不大。我这才恍然大悟,算是彻底明白了。后来先生赠我《三大学士故里》一书,说我闲时可以看看,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
上周五晚,又见先生坐在办公室电脑前敲击键盘,遂上前去与之闲谈,偶见其办公桌上放着本《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初稿,原来先生又准备出书了。我也是脸皮厚成砖,看到好的东西喜欢往家搬,便向先生讨要学习,结果也同大家想的一样,先生很爽快的答应了。来这上班的这段时间里,我也常常拜读先生的作品于“株洲日报”“方志株洲”“天下茶乡”等网络媒体上。大致知道其文章多以挖掘本土“遗漏的历史”,探寻当地“神仙的痕迹”,弘扬茶乡“身边的榜样”为主,旨在向世人揭开茶乡神秘的面纱,推介茶乡的风景人文,助推茶乡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加速驰骋。不过之前都属于快餐式的阅读,读的比较零碎,不够系统全面。现在可以提前拜读先生即将出版的作品集,且有双休这充裕的时间,真是一大幸事。
读《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犹如踏足了一部流淌在岁月长河中的历史,犹如步入了一片飘荡在诗情画意中的圣土,亦如踩上了一根常怀赤子之心的琴弦。读《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可以说的上是几句诗行知高陇,一部文集晓茶乡!
茶乡,源起于传说。神农尝百草,身中多毒途径景阳山,在功德岭尝茶叶得解,之后便有了茶山茶水育茶乡;
茶乡,毓秀于神话。珄芝得道邓阜仙,蟠藤仙中梦应验,书堂先生得道去,王姥喇嘛昼升天;白龙山中仙对弈,打马古道粪满地,神道做法欲探奇,雷公潭深不见底;大龙胜景观音形,显帝避难兔仙迎,水弯谷幽龙回首,终弃凡尘皇帽岭。
茶乡,繁盛于王道。茶王马王并鄂王,亦政亦军亦文化。茶王建政,开启千年盛世;马王戍边,稳固一方江山;鄂王征战,留下一路传奇。
茶乡,名盛于文坛。忠武督师过秩堂,成就一经堂千古流芳;李祁卧病据诏,专注立书三十载,博得元明之际湖湘第一;我家龙匣水,滚滚入南溪,流觞曲水,铸就茶陵诗派;三谭立万,昼教夜读,翰墨飘香,终成一门两进士,两代三书家,试比曹苏不为狂;两朝三学士,树世代学者之典范,耕读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当然,除去传说,除去历史,茶乡在近当代也是人才辈出,出了数位开国将军、文坛大儒,商界精英。就是现在在我的身边周围,也有无数活着的雷锋,学习的榜样。
《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不仅描写了茶乡的奇山秀水,不仅挖掘了众多尘封的文学瑰宝,还深入了解一些名望乡贤,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思想心得与工作体会。我本抱着增长阅历的目的来读这本书稿,可随着阅读的深入,情不自禁的反思自己:来这上班有段时间了,吃喝在茶乡,取俸于茶乡,我为茶乡人民做了什么,能为茶乡人民做些什么?身边到处是正能量,历史现实皆有榜样,而我也应该做些什么了,不能白来此地走一遭。
此刻,或许用羞愧二字来形容自己最是恰当不过了。一介书生,求学十五载,却才疏学浅,不能如先生般,诗词歌赋信手捏来,工作之余,拿起笔绘就茶乡优美篇章,向外界传播茶乡文化经典,推动茶乡旅游业发展;主修工科,却无一技之长,无法像谭工征奇先生一样,为茶乡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引导高陇人民走向乡村振兴的大道,且客座省内高校,引领一批批莘莘学子;亦无万贯家产,不能像彭金文先生一样,舍小家为大家,变私有为集体,自己不仅出钱还出力,响应国家的号召,带领相邻走出贫穷,走向幸福美满的康庄大道;作为平凡的我,应该向老书记谭长林学习,不存名利之心,俯首甘为孺子牛,扎扎实实工作,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善心善行,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
勿忘初心,常怀赤子之情。以后的路,不管是电闪雷鸣,还是荆棘丛生,既然已经踏足,便要只顾风雨兼程。不求丰功伟绩,但求无愧于心。每当回首,能感到满足欣慰,足以!
评分:9.9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wjx/show/8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