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空灰蒙蒙的。如往常一样,骑车行进在上班的路上,一阵凉风袭来,一片泛黄的叶子迎面飘来,我不禁打了个寒噤──秋天来了。
是的,秋天的确来了,无论是谁,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遵循时令的季节如期而至,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目睹此景此境,我不禁想到了人生的季节。
不同的人,境遇不同,心态各异,对于秋的感悟自然有别。
古时候许多文人墨客,不乏过世才华,不乏理想追求,由于种种原因终生不得志,一身才华付之东流,站在秋雨中会联想到人世沧桑,世态炎凉,叹自己四海奔波,坎坷跌宕,到头来终究壮志难酬心愿未了,于是发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慨叹,这是一种悲秋的情怀。
古代人更尊崇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按照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理论,秋季属金,秋风萧萧似金戈铁马,一派萧杀之气,顺应这种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古时候处决犯人一般安排在秋季,故有“秋后处决”之说。面对秋风秋雨,那些文人墨客便会联想翩翩,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的悲秋之作,如“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等等悯秋之作。
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许多人年过中年,看到曾经的同学、周边的同事,一个个志得意满功成名就,或飞黄腾达,或腰缠万贯,而自己至今默默无闻,平民百姓一个,回顾前半生走过的路,不免郁郁寡欢,叹世事多桀,时运不济,面对秋风秋雨,悲从中来。而那些得志之人,亦不免心中戚戚者:某某才能实在平庸,身份地位却远超自己之上,于是心中忿忿,酸语连篇。面对秋风秋雨,发出仰天长叹,天不助我也。这些人自视不凡,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诚可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小时候,一到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总喜欢与要好的伙伴坐在高高的柴秸垛上,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看那些大团大团的白云随时变换着不同的形态,不停地翻滚、涌动着,有的像成群的牛羊,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洁白的棉花,还有的像极了绵绵的远山。那时就想,天到底有多高,天宫中究竟有没有神仙,如果能有一双翅膀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就会像大鹏展翅一样一飞冲天,飞过蓝天,飞跃白云之上,与羊群为伍,与白云做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间或有雁群呈人字队形由北向南飞去,这些天之骄子要到哪里落脚生根,为何不能稍作停留,把自己捎去遥远的地方,或许住在那里,成为雁家族中的一员,该有多好啊。
长大后,带着儿时的梦想,告别父母双亲,告别生养自己的故土,奔向远方,四海为家,戍过边防,抗过洪灾,风雨酷暑,野营露宿,有过惬意的时光,也曾历经坎坷,终不曾大悲大喜,碌碌青春年华,平平庸庸度过。如今人过中年,朝九晚五,两点一线,茫茫人海一尘芥,锅碗瓢勺交响曲,惊不起半点波澜,面对萧瑟秋风,也曾发出古人之叹。
转念一想,何须如此。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何为腾达,何为碌碌,到头来都不过过眼烟云,黄土一抔,往日的荣华都只是岁月长河之一瞬,谁能长命百岁,谁又能辉煌到永远。这样想来,心便坦然。不必攀比,不必忌羡,我就是我,心如止水,任凭风吹雨打,我自怡然自得,纵然是满头银发,也要亮丽出童颜般的风采!
单位有一同事,我称她第一才女,今年光荣隐退。面对今朝晚霞对比往日荣华,她不像许多人那样一味去慨光阴似箭,叹人情冷暖,而是把往日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刚刚离任,她便马不停蹄地参加了两个文学培训班并分别担任班长,最近还如愿以偿地成为当地的作协会员,时常有精美作品见诸报端和刊物,另外还参加了所在小区的舞蹈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用她自己的话叫做“焦头烂额”,我知道她是正话反说,她从内心里把自己灿烂成一朵鲜艳无比的秋之花。
同样面对秋境,心态不同,心中的景色迥异。悲观的人们睹物思情,自然是一派萧杀之气,心中不免凄凄然;而那些心性豁达的人们,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能甘于平淡,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乐对人生,面对秋日胜景,心中一派丰收景象:沉甸甸的稻谷,雪白的棉花,火红的高粱,如歌的秋鸣。正如唐朝刘禹锡诗中说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他眼里,秋天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丰收在望,硕果累累,处处欢歌笑语,秋天的辉煌灿烂无比。
秋风习习,秋雨淅淅,凝望远方,我听到了一支最为壮美的秋之韵……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hrj/show/8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