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生活日记

怀念吾师

不知是怎么从网页“ 马景仑先生逝世”恢复过来的。眼泪早已夺眶,早已喷涌。

佳节又端阳,清晰地记得去年的端午,我在省城合肥改着高考卷,想着正卧病在床的恩师,便发短信祝福,念及马先生热爱着古诗词,便即兴写了首五律。

而先生立刻回复了一首:五月过端阳,家家粽子香。菖蒲挂门首,艾叶透清芳。鸭蛋雄黄酒,龙舟香裹囊。中华民俗美,屈子韵流长。

并指出我写的诗中几处不合平仄的词,还让我立刻修改,他在等着我的回复,当时已是晚上九点,我对先生说,您还是休息吧。他坚持等着,我立刻惶恐起来,起初只是附庸风雅,凑性写诗,现在立刻慎重起来,我无法面对着卧病在床的恩师,而撒谎,而敷衍了。等我半小时再发过去改为了:佳节又端阳,庐州阵阵忙。稚童舞绿艾,老妪话荷香。五彩平安结,两分日月光。遥思天下愿,莫念离骚伤!先生略为欣慰回到:桂芳吾弟,见你如此勤勉,甚是欣慰;但仍要多加强诗词学习。

在先生心中,学生只要努力,他都是极为喜欢的。

先生二次病发住进了医院,我们正是论文答辩时期,于是临时换了导师,一时间失去先生的鞭策,我们顿时措手不及。

先生最后一次指导的学生应是我们吧,一群不够专心的教育硕士学生,第一次见先生是在南师大的教室,先生让我们一一介绍着自己,而他也丝毫没有学者的迂腐,和我们聊起他的中学教学经过,聊起他在俄国求学的经过,聊起他如何喜欢篮球,喜欢语言,喜欢古汉语。那天一个小时的见面,都是先生的侃侃而谈,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那精神矍铄,字字铿锵的模样。

后来去先生家,我们就彻底改变了对论文写作的看法,本来以为我们是教育硕士,可以随便交差,老师也不会认真,但没曾想,先生让我们回去立刻把论文开题报告发到他信箱,并约好两周后再在他家每个学生汇报自己的论文进展,并互相提出意见。

在南师大求学感觉自己收获最大的便是跟着先生后面写论文,那一年,奔波在马鞍山与南京之间,不断地汇报,然后修改,每每刚发到他的信箱,第二天就能收到他回复的修改意见。

一次在他家彼此汇报论文时,来了电视台的记者,原来先生每周日上午还要录制电视节目,是访谈类的文化节目,先生在书房面对镜头纵横开谈,我们在房外对先生敬仰无比。

先生对我的课题很感兴趣,几次建议说等他好了一定要来马鞍山听我的课,还说等他好些介绍南师大吟诵专家陈少松老师与我认识,让我当面求教。

如果不是先生,我也没有毅力坚持去研究古典诗词的吟诵,先生支持我,将他自己的《古代汉语》中他写的关于近体诗音律的部分细细为我讲解,经常我在电话里求教,他从不厌烦,每每我提出下次再问,他都会坚持说完。

论文答辩那天,我顺道去医院看望他,并拿去我研究的阶段性课题简报给他看,他非常高兴,还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和我探讨。怕打扰他休息,我几乎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他兴致很高,又是拿出他老友的诗作让我找其中的平仄问题,又是针对我课题的困惑提出他的想法,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赶紧告辞,那时的先生床头仍是许多的书,他离不开那些经纶典籍。只是没想到那次见面便是最后一面了,似乎仍是最初见面的模样,精神矍铄,声音宏亮。

又是端阳了,想着去年和先生的和诗,便想着这两天去看看先生,但似乎心中有种不安的预兆,便试着在网络百度了先生的名讳,果然在南师大老师的博客中发现了先生的讣告,先生逝世了。

我掩着自己几欲脱口的哭泣,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先生曾说,如今很多教师,拿到高级职称,便不再追求理想,无聊度日了。他希望我们可以一直在自己的路上保持本真的心,不要被世俗迷花了眼。

先生自己不正是如此吗?人生六十年,他勤勤勉勉,孜孜不倦,教学生,不论学生是怎样的,他似乎总能影响着他们,他是南师大不多的“国家教学名师”,但似乎他从来不为名利羁绊,仍是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古汉语教学,这应该就是真正的经世之人师吧!

见过先生的人都无法忘记那个高大的身影,挺拔在学生的面前,挺拔在学术界的前沿。

先生,安息!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hrj/show/21011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