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村的传说》
程东红 整编
金蝉村,始建于南宋,由霍口陈姓迁至,村形似金蝉,故而得名。关于她的来历,还有一个流传迄今的传说。
据说玉皇大帝的御前侍女金蝉精,厌倦了奢靡浮夸的天廷生活,悄悄下凡来到人间。看到人间男耕女织,孩童在陌阡上嬉耍其乐融融的场景,好不念慕,不由自主地在树梢上歌唱。正在欢快之余,一只打瞌睡的老鹰被她的歌声惊醒了,于是,气不打一处来,
伸着魔爪正向她袭来。金蝉精只顾自己唱歌,对临头大祸,全然不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恰好被一个陈姓的小伙发现了,赶走了老鹰,救了金蝉精一命。金蝉精为了报答小伙的救命之恩,加之自己也念慕人间无拘无束的生活,于是,金蝉脱壳成一位美妙少女,嫁给了小伙,过上了她想要过的生活。
正当她沉醉在夫妻恩爱,儿女围在身边团团转的天伦之乐之中,玉帝知道了。于是,派东海龙王前来遣回金蝉精。
金蝉精念及夫妻恩爱,儿女年幼,不肯回天廷,苦苦向龙王求情。龙王看到她已生米煮成熟饭,动了恻隐之心,不忍拆散她们,于是,向玉帝求情,玉帝责怪龙王办事不利,痛斥金蝉精抗命不遵,一怒之下,把金蝉精打出了原形,并命龙王在金蝉原形的周围挖了一条河来缠绕着她,叫她永世不能腾飞,同时还命龙王的五个儿子在这里镇守。从此,就有了五龙山、龙潭、龙坑和龙溪的地名,这个村自然就叫金蝉了。
龙潭座落在五龙山脚下,长年涓流不息。当年玉帝的一怒,歪打正着,成就了金蝉村,使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丁兴旺。于是,方圆百余里的风水先生,蜂拥而至,慕名而来,寻找宝地,来了一拨又一拨,都没找到。
大畈有一姓汪的先生虽然没找到宝地,但他觉得这里一马平川,是个祭祀祖宗的好地方,于是,每年都要来这里祭祖,而且非常灵验。自从在这里祭祀了祖宗,大畈村就人才辈出,代代都有人在京为官。由于大畈距离这里有百余里,来回不便,先生索性在这里安了家,从此,汪姓就在这里又发了一支。汪姓开始主要是在这里搞祭祀活动,把金蝉村视为祭祀的黄金之地,所以又把金蝉叫“金墠”。
后来,汪姓成了主姓,金墠就叫出了名,而金蝉就渐渐的淡忘了。现在由于“墠”字在电脑上难以打出,故又还原了当年的叫法“金蝉”。这真是历史的巧合。
赋春岩前有一姓戴的先生,他寻找宝地却与众不同,他在金蝉村塘山建了一座书院,免费教穷人的孩子读书,使村里人知书达理,勤劳善良,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有一年冬天,下了场大雪,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遍,唯独书院旁边有一块地,却热气腾腾,没有一点积雪,先生觉得非常奇怪。于是,来到这快地上,用罗盘比划着,无意中站起来,向远方眺望,在这山峦起伏、重岩叠障中,却能望见远在三十里之外的家乡一一岩前。他不由得惊喜万分,这不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宝地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殊不知,这是因为他的善举感动了上苍,上苍有意赐给他一块心德地。先生回到家里和妻子商量,谁先死谁就葬在那里,贤惠善良而又心眼多的妻子,生怕日久被人发现失去这块宝地,于是,连夜暗地吞下金手饰自寻。妻子去逝了,引起先生的无限悲哀,后悔不已,责怪自己不该和他说,使自己失去了心爱的妻子。
此时,说什么也无用,只好把她把葬在这里,从此,这块地就叫“三十里望家乡”。说来也怪,葬下不久,先生的后人,就陆陆续续不断地中举。据县志记载就明清两朝,有十九人高中进士,其中不乏名臣、直臣和达官贵人,著名的直臣戴铣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塘山已成了村里的“八宝山”,到处都是坟茔。或许,村里人想在这块宝地上粘点灵气吧。那座古书院虽然早已坍塌,但遗址还依稀可见,由此,引来了不少人的好奇前来探寻。
二零一七年三月
后记
《金蝉村的传说》一稿,在群里发出,引起了许多村民的不同反响,尤其是对“墠”和汪姓提出了疑惑,故此,在二稿中增补了这方面的内容。笔者曾经走访本村已故的老前辈,汪桂养、汪重阳、汪秋桂等老人,尤其直得一提是在外打工的汪社发专程回来,为挖掘村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口叙史料。在此,向他表示感谢和致敬!
《金蝉村的传说》不能作为史料来读,只能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和娱乐。笔者为了力求近于真实,查阅了《婺源县志》、《婺源地名志》、《婺源人物》等资料,但金蝉村历经了千百的历史。在风雨飘摇的岁月和在动荡的年代里,留下的史料,少之又少,加之笔者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未能满足广大村民的要求,还恳请海涵,多提宝贵见意。笔者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金蝉村的历史文化还需要大家吧的努力,共同挖掘,为把金蝉建设成现代化的生态农村一起努力吧!
二零一七年三月十七号
评分:9.1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hrj/show/11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