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情感美文

信封里的旧时光

周末,雨天出不了门。翻阅书橱里的旧书时,不经意间翻出几封泛黄的信笺,从邮戳上看,这些信笺很有些年头了,信封上贴着八分的邮票,小小的邮票里承载着多少温暖和爱,走遍千山万水,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尘封在信封里的旧时光。那一幕一幕,那点点滴滴,都像老电影般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在我的学生时代,由于通讯不发达,书信是人们唯一的联系方式,与远方的亲人传递情感,只有靠书信往来 ,见字如见面,家书抵万金。

我的老家在福建省莆田市,我小时候寄养在我外婆家里,1973年2月,我随父母来到衢州生活。刚来衢州时,由于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小小年纪的我,精神上完全陷入困境。当年,我和幼小的弟弟都曾乞求父母让我回老家,等以后长大了再来衢州。父母也为此事多次写信与外公协商 ,每次外公的回信都是母亲念给我听的。外公说,他们年纪大了,再照顾我们已经力不从心了。还说,困难是暂时的,适应了就会好的。信中末尾还嘱咐我:要随乡入俗,要尽早学会讲衢州话;要听父母的话,带好小弟弟;要好好学习,出入要注意安全。虽然,外公没有同意我们兄弟回老家的请求,但信中回复的话,还是很负责任的。放手,也是一种爱 !

念小学三年级后,我也学着课夲里写信的格式给外公回信,外公每次收到我来信都很高兴 !外公回信时,信的末尾总要加上一句:望早日回信。有一次,我很久没有收到外公的来信,心中便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焦虑:外公会不会生重病了!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来信?后来,我才从外公的来信中获悉,那段时间,他因患白内障住院做手术。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迟到的回信,让我们全家人如释重负。念中学以后,给外公写信竞成了我课余时间的最大乐趣。我从南街文具店买来信纸,从邮局买来信封和邮票,将心事与思念倾诉于笔端,写完之后,我还要认真地检查两遍,看看有没有漏字和错别字。外公是中学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在书信中找茬,所以,我不希望在他脑海里留下我"屡教不改″的坏印象。中学阶段,外公最担心的事是,怕我交友不慎,学坏了!他在信中再三嘱咐我:交友需谨慎,要择其善而交之!外公的拳拳爱心跃然纸上。那段时间里,每当经过学校传达室时,我总会上去问看门的师傅有没有我们家的来信,总是期望他能从一大叠来信中给我掏出一个大大的惊喜。等信、写信、寄信成了我中学时代的"三部曲"。

外公是我的长辈,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的书信给我力量,伴我成长。记得念高中时,有一次,我在晨跑时,因身体不适晕倒了。千里之外的外公从家书中获知这消息后,很焦急!连夜写回信,嘱咐我父母要给我补充营养。没过几天,家里又收到外公从老家寄来的包裹,包裹是四包莆田桂圆干,这是他特地寄给我食用的高级补品。还有一次,外公给我的回信,印象也特别深。高中毕业那年,我高考失利,外公怕我想不开,给我写一封长达四页的长信。外公耐心的开导和鼓励,让我从落榜的痛苦和迷茫中看到了希望,帮助我重新振作起来。如果说高考是人间真情的集聚地,那么,外公的那封家书就是那股传递亲情的暖流。

1997年春外公病逝后,我又迷恋上了文学。我用家中以前用来给外公写信用的小方格信纸,尝试着给报社投稿。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刚开始投稿时,我投出去的稿件犹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但我沒有气馁,仍继续给报社投稿。当一行行激情飞扬的文字端端正正地誉写在稿纸上,当一篇篇心血之作被满怀期待地放进邮筒,那滋味好似初恋的小青年,焦灼不安地等待对方的表态。虽然,我的投稿成功率不高,但也有不少文字变成"豆腐块″。有一次,我还意外收到一封栏目编辑给我回信。信中他对我稿件给予了肯定,并告诉我,我的有些稿件没刊豋出来,是因为我的投稿时间和专题栏目文章登载的时间错位了,特地提醒我下次投稿要趁早。编辑老师的回信,给了我指点和鼓励,在逆境中重新点燃我写稿、投稿的积极性。

眼下,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达彻底地颠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人们联系方式非电话即微信,它的便捷与高效完全取代了书信传递,但我总感觉通过电子方式传递信息过于简洁,少了份情愫,少了份期盼。窗外的雨依旧在下,小区里雨声滴答。我的思绪伴着雨声仍在时光的隧道里徜徉,那份悠远的记忆,那份时光带不走的温暖情愫,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反而在我心里最珍贵的位置留存,历久弥香。

评分:9.0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5149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