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双舞鞋,穿了两年多了,鞋底下已经磨出了小洞,尽管我又买来了新鞋,但是我总觉得还是那双合脚,穿着舒服,更何况它也陪伴了我度过好多闪亮的日子,所以迟迟也没舍得丢弃。一天偶然瞥见街头非常不起眼的角落,一对六十多岁的夫妻在搭着简易的棚子里,做着修鞋的生意。她们的工具极其简单,除了一个补鞋的机器外,剩下的无非是一些钉子,锤子,胶水之类的。看了我的鞋子,修鞋匠二话没说,就在鞋底下钉了一层类似车胎的那种皮。当时看到砸了那么多的钉子进去,我心想完了,这还能穿吗?脚在鞋里还能舒服吗?可当我垫上鞋垫穿进去之后,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搁脚,脚底下平平整整,还是很舒服的。修鞋匠一共收了我五块钱。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化腐朽为神奇。不错,他们就是个最平凡的修鞋匠,以自己最平凡的劳动进行着美好的创造,他们就是最可敬的人。这也让我想起记忆里的我奶奶就有这样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手。
在那个处处需要布票粮票的特殊年代,在我家附近有一个缝纫铺子,我奶奶总是会从那里讨来一些裁下来的没用的边角料,大小不等,什么形状的都有,我记得最大的也就只有巴掌那么大,我就如获至宝的跟着奶奶整天摆弄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布。奶奶先把那些碎布头剪成一般大的三角形,然后用手针把一片片的三角形再缝成四方形,再根据色系的搭配,把一块块的四方形拼接在一起,就会成了一大片布料了。每天奶奶忙活完,只要一有空就会端出她的针线筐,一片一片的重复的做着这些。我进幼儿园的第一个书包就是奶奶用这些拼凑的小布块缝制的,还在书包的边缘上加了一圈荷叶边,钉上两根宽宽的布条作带子,就可以背着上学了。我的小枕头,当然也是奶奶手里的杰作,还有每年的端午节,奶奶还是用这些碎布头做一个布娃娃送给我,以及挂在我脖子上的香包……
我奶奶一个平凡的女性,在艰苦的岁月里,变无用为有用,勤俭持家,可不就是最可敬的人?最重要的是这些装满了我小时候美丽的记忆。
到了我母亲这一代就有了缝纫机,再也不用一针一线的用手针缝制了。我女儿小时候的棉衣,罩衣,小外套,还有小被子,都是我母亲自己亲手做的。我呢,深受其影响,直到现在,我依然延续着上辈子的勤俭,家里的缝缝补补,我信手拈来。比如女儿的衣服顽皮刮破了呢,就在上面贴个口袋,或者直接拿线绣朵小花。裤子要是短了呢,就在旧衣服里剪块能相搭的格子布接在裤脚,看起来还挺时尚哦。现在的商店里已经有卖专门贴补丁的图案,那就更方便了,在坏的地方直接熨烫即可。像家里的旧床单,除了中间铺的地方撕了当抹布擦灶台之外,搭在床四周的布呢还很结实,我把它规划好,剪成几块正方形,缝成小布袋,里面塞点旧丝棉,就做成了椅垫,靠背。一日,同事来我家看到后,还问我在哪买的。一般的床单四周都会有些花边之类的条纹,做成之后真的是特别漂亮,我也颇有成就感。当她看到不太规则的针脚,知道是我自己别出心裁的用手针缝制的时候,一边啧啧的赞叹,一边又说满大街的十块钱就能买到一个,你怎么也不嫌费事呢。我淡淡一笑:没办法啊,祖辈传下了一个女人缝缝补补的好习惯。
我想,现在的生活是比我奶奶的那辈子不知要好出多少倍,什么都有现成的,什么都可以买得到,可是有用的东西还是不能浪费,勤俭节约的这个好的传统还是要继续保持着的,虽不能称之为化腐朽为神奇,但是这种缝缝补补的勤俭的好习惯不光是可以变废为宝,往往也带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并且,我会把这个好的传统一直的传承下去。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1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