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明确地说明老师应该做些什么。而另一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说明了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可当今社会上的师生关系犹如一充满气的气球,轻轻一碰就会爆炸。
这关系变成这样,说不出是谁的原因,只知道现在的老师与学生相处总是小心翼翼。虽然嘴里说着与学生做朋友,但想融入学生集体中去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就算老师想了解学生,学生也像防贼一般的防着老师。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以为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就算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有一位老师改变了我的认识,让我发自内心想说:“得此师,足矣。”
他姓王,是一名历史老师,个子不高,拥有一张孩子脸,也正是这张孩子脸,才让学生与他交流无隔阂。我与他结识是我上初三的时候,当时的他风靡整个学校。其实,他到我们学校才半年,可在整个学校无人不晓,他的外貌使他成为整个学校少女的王子。我也曾为一睹他的风采而放下手中的笔,不过看完之后并没有太多的感想,只是对大家吹捧觉得不可思议,并且我也觉得不会跟那位老师有任何交集,所以压根就不在意。
可缘分这东西,谁也说不准。初三那年,他就成了我的历史老师,对于一个对历史有点痴迷的我来说,跟历史老师打交道密切是不用质疑的,可能也因为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总有许多怪的历史想法,但王老师总是细心解答。就这样,我们越来越熟,最后发展成老师的家是我的图书馆,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偶尔几个同学一起结伴饭王老师那开个小灶,像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
由于我的家庭情况很特殊,容易受到同学的嘲笑,王老师看出我的问题后常常开导我。因为家境的原因,我曾想过放弃学业,是他引导我,用他自身的经历教育我。其实,他不仅仅对我这样的学生仔细照顾,对每位学生都很热心,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我永远忘不了的是,他为了降低我们的复印难度,无数个日夜坐在电脑前给我们整理复习资料,把六本书的重点总结到六张试卷上,不辞劳苦地给我们复印,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减少了我们复习的压力。作为新来的老师,我们都认为他应该是没什么经验可谈的,但事实却不是如此,他很容易抓住考点,懂事如何答题,对于一些题的答案是相似的,这些经验之谈都是他花费许多精力总结和与其他老师交流得来,为了我们这些学生,他如此付出,让我们怎么能不爱他呢?
中招前一天,学校封了考场给我们放假,我们又组织聚到老师那十几平米的屋里,欢声笑语中,我们时而猜题时而玩,巧合的是,我们所猜的重点都在考试中出现了,只可惜我依旧考不好,庆幸的是总分还是过了高中的分数线。换了所学校,跟老师交流的时间也少了许多,但如果你认为我们会生疏,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还是笑时间,一起到那个小屋子里开小灶。
直到我高二那年,王老师悄悄地搬走了。等我发现时,人去楼空,泪水模糊双眼,我知道他不想看离别的泪水,但还是很失落。说实话,他能到好的地方发展,我们是很高兴的,毕竟他很优秀并且很有才华,在我们那个小城镇,一所私立学校中,简直是被埋没了。
自他走后,我们这群学生跟他的联系也好像断了。一方面是因为他刚到新环境比较忙,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找不到当初那么多的话题。我以为跟王老师的师生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淡,老师会有很多好学生,而我们的名字估计老师都不记得了,但事实不是我想的那样。快高考时,老师还跟我们通电话,探讨学习方法,高考的历史取得了个好成绩,弥补了初三那一次考砸,一直以来的遗憾和愧疚终于减轻了不少。
我已经上了大二,认识王老师也五年多,在远方求学的我还是时不时地收到老师关心的话语,就好像他在身边一般。如今,他就要当新郎官了,我们都期待着那一天。他对我们的付出,我们都无以为报,此生能遇到他这样的老师,足矣。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12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