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情感美文

那些年、那段岁月……(8)

初春的阳光清新明亮,透过窗棂照进屋内。孙世祥躺在病床上,看着窗外打着璇儿来回飞翔的鸽子出神。几日不见,他憔悴了许多,精神也大不如从前了。老了,真的老了!他常常心里这样想。

大多人都是这样,在病魔缠身、心虚体弱的时候,往往会想起年轻力壮时的潇洒身影。

那是四五年的秋天,天气热的让人透不过气来。北门里炮楼的几个鬼子像乌龟一样缩着头不敢出来。自从三八年一月十一日济宁沦陷以来,日军第十军团的鹤川部队等部,光在晁家街、打绳巷和西大寺街就屠杀了近千人。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济宁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些早就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自从联队长绿岛被用鸭枪击毙后,他们一两个人白天绝对不敢出城,要么被杀死在路上,要么就莫名其妙的的失踪,惶惶不可终日。特别是在四四年以后,日军在东南亚战场接连败北,再加上四五年五月八日的德国投降,日本已是江河日下,穷途末路。

当时在济宁城北就活跃着一支农民自发的武装力量,名字叫“钢枪队”,孙世祥就是其中的一员。说是“钢枪队”,其实就三杆土枪,剩下的就是长矛、大刀片,以及各种农具。

有一天夜里,“钢枪队”二十多个人埋伏在米把高的烟叶地里,孙世祥用土枪一枪就打伤了站岗的鬼子兵,疼的那家伙“嗷嗷”叫个不停。那还了得,鬼子用机枪疯狂扫射,“钢枪队”赶紧撤离,大家都拼命地往回跑,有的人中枪,倒在地上,赶快扶起继续撤。子弹打的烟叶的叶子“朴朴”作响。

在撤的过程中,孙世祥感觉有子弹窜过了他的裤裆,吓的他连蹦带跳、汗流浃背地跑回了家。趴在床上,盖体蒙头,哆嗦了半夜,一天没吃没喝。

当年九月初,城里的鬼子都仓皇撤走了,听说日本投降了。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济宁古城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但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在济宁博物馆和县志史当中,却没有“钢枪队”的丁点记载。

但每当给长顺、长胜在以后的岁月里讲起这段历史的时候,孙世祥还是充满了无限的骄傲和自豪。他先是喝一口茶,“咳嗽”两下,清清嗓子,再抽几口老烟袋,然后皱起眉、眯起眼,像在整理思路。这时,长顺、长胜、长顺娘、长顺媳妇都瞪着期待的眼睛看着他。

“话说抗日战争时期,在济宁北关……”

每当讲到中途,长胜禁不住插嘴:“爹,还是从一天没吃没喝那个地方讲吧!”

大家经常听这个故事,知道这句话的出处,都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孙世祥用眼看了一下长顺娘,红着脸笑眯眯地说:“你这个熊孩子,从哪里讲都不要紧,当时要不是老子机灵、蹦的高、跑的快,现在你还不知道在那儿地?”孙世祥虽然这样说着,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每当想起这些,孙世祥的脸上都会洋溢出幸福的笑容,这种笑是发自心底的。

长顺娘看躺在病床上的孙世祥独自发笑,忙凑上前,小声道:“他爹,今天精神不错,天也不孬,要不咱出去晒晒太阳吧?“

孙世祥回过神来,看着长顺娘可怜巴巴的样子,心里一阵酸楚。

其实长顺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她每天都要到老槐树前为孙世祥祈祷。这棵树离医院不远,就十几分钟的路程。据老年人讲它大约五百多岁了,远远望去,盘根错节,古朴沧桑,木质已锈蚀中空,仅存苍老的树皮上又喜发新枝,生机勃勃,苍翠成荫。在树杈上系着的很多红色的布条,在随风飘扬,长顺娘也给孙世祥系了一条。然后双膝跪地,双掌合十,双目微闭,虔心默念起来。这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用一颗真诚的心,盼望自己的亲人快快好起来。

老槐树承载了多少人的期盼和祝福,虽身经几个世纪,饱受人间沧桑,但仍以宽广的胸怀庇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子孙后代。

虽然太阳光并不刺眼,但当孙世祥穿着病号服,披着棉袄,由长顺娘搀扶着走出住院楼时,还是用手打起了眼罩子。暖暖的太阳照在身上,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地上的小草已露出尖尖的嫩芽,不知名的花树枝头开满了洁白的花朵,几只麻雀穿梭其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孙世祥瞬间来了精神,病房里的来苏水味让他头疼,此时的他,就像没有得过病一样,又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1051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