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情感美文

生命的宽度

生命的宽度

------忆父短暂的一生

我曾在“解悟生命”一文中写到:“生命既有其长度,也有其宽度。......有的人,生命的长度虽比别人长,可是生命的宽度却很窄;有的人,尽管生命短暂,可是,他的生命的宽度却大到让常人无法企及”。父亲一生虽短暂,仅62岁就离开人世,但他所从事过的事业和为社会及他人所做出的奉献胜过常人的几倍,使一般人无法相比。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说你能活的有多长或多伟大,而主要是看你在一生中奉献过多少给这个世界。

父亲1957年中学毕业后,被录用为公办教师,分配到本乡一所学校任教。三年后,被抽调到本地区西部沙漠地带劳动锻炼一年,1962年正逢国家大量精简干部之时,被精简回乡务农。回乡十年间,先后当过生产小队会计、队长,担任过生产大队贫协主任和赤脚医生。期间,曾先后三次在本村任过民办教师。

他刚回乡担任生产队会计时,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常坐在小煤油灯下记账,利用雨雪天在家结账。自当会计以来,所管账目清楚,从未出现差错。后来,当选为生产队长后,每天除了起早贪黑带领社员上山下沟到田里劳作外,晚上还要安排第二天的农活。

此时,他开始自己购买了不少医书,每逢雨雪天就在家刻苦自学,而且天天晚饭后坐在小煤油灯下认真钻研。通过自修,他成为村里第一个赤脚医生。在务农和任教期间,如有人来找看病,他就立即放下农具或走下讲堂,背起药箱匆忙而去就诊。他不但对一般病症能手到病除,而且擅长针灸和治疗疑难病症。他经常背着药箱,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到附近村庄和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出诊。他治病从不收费,只算药钱。待患者病愈后,家人带来礼品上门酬谢,常被他拒绝。自从文革期间,他开始当上赤脚医生后,不论是务农和当民教,还是第二次转正后到别处任教和退休后,都没有间断为周围群众看病,直至最后牺牲在为一名产妇接生的过程中。

每年腊月,他白天除了排练大秧歌外,每天晚上还要到几里远的大队部里导演小剧目。他天天是半夜三更才回家休息,常常是眼睛红肿,两眼凸着眼屎,但从不叫累。到了第二年正月,他带秧歌队到处演出,公社举行秧歌汇演时,又要去领秧歌当指挥。

半生为栖身建房屋,历尽艰辛。1964年旧土窑塌陷后,被迫到村邻家借居。期间,他在村附近曾修土窑四、五次,有两三处挖好窑面后,看到土质不好而放弃,有两次刚掘好窑洞后塌陷。最后,只得将原塌陷后爷爷曾居住过的一孔窑洞刨开,重新安上门窗搬回去居住。因这孔土窑靠最北面,所以只有窑洞口塌陷一米左右,而窑深还有近十米。到1972年在旧居挖土整修好地基后,开始修起了四孔砖窑,并相继安上了门窗,终于有了自己渴盼已久的新砖窑洞。1986年又在自己窑洞左上面为几个儿子修建了五孔砖窑洞,不久还在上下两个院子里都掘了水井,供家人饮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开门办学时候,他在一所学校里不仅担任校长职务,而且经常为周围群众看病,并利用假期为学校修教室,并亲自做土坯和烧砖,后来还办起了菌肥厂。由于事迹突出,受到上级表彰并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党员。第二年调到乡辅导学校担任总务主任并兼职学区会计,整天忙碌奔波,为学校和全乡教师服务殚精竭虑。最后调回本村任教,他一边教学,一边为周围村民看病,空闲时间还要帮家人种地。1996年退休后,为了方便群众看病,他和子女要来钱在家里自己置买药品。后来因为卖药不挣钱而患者毛儿八分又赊欠,结果不到两年就无钱继续购买药品了。

父亲天资聪颖,能吃苦有钻劲,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一生除了教学业务专精、医术高超和农活娴熟外,还会刻章,雕刻月饼模具、木烟锅;他不仅自制二胡、三弦、笛子,而且自己会吹笛子拉二胡弹三弦;他不仅会排练大秧歌和导演小歌剧,而且自己还会亲自扮演各种角色,深受观众的喜欢;他不但会做简单的木活,还学会了制土坯和烧砖瓦;务农期间,到冬天常利用农闲时间还做捻毛线、织毛袜和织手套等手工活计。

刚退休不到两年,1998年4月13日早晨,他从十几里外出诊回来后,就立即下地去劳动。下午又为二儿子搬运化肥,直至晚上回家,刚端起饭碗还没吃上几口,就被一村民请走,为他妻子难产接生去了。一个多小时后,把孩子接生下来,正在洗手的时候,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急忙叫产妇家人将自己扶到炕上躺下,不一会就说不出话来了。等到产妇家人跑到家里找来母亲时,他已撒手而去。过后,人们都猜测,可能是由于劳累过度和接生中精神紧张,再加之见到血后引起头晕而导致突发脑溢血而身亡。可谓,当一个小生命呱呱来到人间时,而亲爱的父亲却为此离开了人世。

父亲的短暂一生,可以说是,生为别人而死为他人。一生不知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不知培养了多少人才,可称得上大爱无边,功德无量。他的生命虽没有其长度,但有其宽度,使一般常人无法企及。他的一生虽是短暂的一生,艰难的一生,平凡的一生,但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他那种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生活简朴、救死扶伤、精心育人、普济爱心和多为别人想而少为自己想的精神,给儿女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终身读不完的一部人生教科书。

2015年12月2日

回忆随笔

评分:9.0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10267.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