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去的诗人陈所巨在桐城几乎家喻户晓。我在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就很喜欢他的乡土诗,据说他是当时全国八大诗人之一,与《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作者梁晓斌齐名,我为有此老乡感到十分自豪。毕业后回桐城任教,关于他的文学成就与创作历程更是耳闻目睹。我在教学当代诗歌时常常提到他的诗歌,讲到高兴处,总是十分陶醉,欲罢不能。
我真正了解陈所巨,是堂弟刘胜佳在桐城黄甲高中读书期间和他就读上海戏剧学院之后。
堂弟读初中时,恰逢文化大革命,因为家里成分高,托人到外乡练谭初中去读书,因为很偏科,后来又托人到黄甲高中就读,依然很偏科,特别差的学科是数学和英语,唯一擅长的是作文。在黄甲高中读书期间,他常常携带自己的作文去城关向时任桐城文化局局长的陈所巨请教,陈所巨非常赏识他的写作才能,二人交往十分密切。陈所巨对堂弟的影响特别大,经常鼓励堂弟发展自己的特长,靠特长成就自己。陈所巨的鼓励给了堂弟巨大的自信和勇气。
1982年,上海戏剧学院在全国设立四个考场招收话剧编剧20人,西安是四个考点之一。陈所巨将此消息及时告诉了正在黄甲高中读高二的堂弟,并找到他,为他分析报考优势,同时为他报考创造一切条件,排除一切障碍。在陈所巨的激励和帮助下,堂弟毅然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西安的火车。
到达西安,堂弟有点胆怯了:原来,在西安考点参加考试的有三千余人,并且都是全国各省市话剧团的专业编剧,在此考点经过初赛、复赛,只要20名考生进入决赛。初赛考的是一篇作文,题目大意是:当你的亲人在最痛苦的时候,告诉他最开心的一件事。时间三个小时,作文不少于三千六百字。
堂弟是西安考点唯一一名高中在读学生。他含着眼泪,洋洋洒洒,提前一个小时写好作文离开了考场。他的小小年纪,他的提前离开考场,引起了监考老师——上海戏剧学院编剧系的系主任的关注,她带着好奇与惊讶读完了堂弟的考场作文,对这个来自安徽桐城的小伙子作文水平肯定有加。
初赛结果张榜公布,他名列第五。他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陈所巨,陈所巨喜出望外。那位系主任在登上飞机之前找到堂弟,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好样的,咱们上海见!”
一个月以后,堂弟接到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与分享了他成功的喜悦!他是真正靠作文特长初次获得成功的人。他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时任学院院长的余秋里对他的写作才能十分肯定,对他的指点到位,帮助极大,余秋里还把堂弟介绍给自己的爱人马兰。
堂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之后,凭借他的优异成绩,是唯一一个被分配到北京青年艺术剧院的毕业生。1989年年底,我曾经去过他的单位找到他,他和我一边喝茶,一边谈起陈所巨,眼里充满了不尽的感激之情,至今记忆犹新。
堂弟后来离开了北京青艺,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话剧事业,到深圳、江苏昆山开办公司,从事园林设计事业,可谓事业有成。每次回家看望他的母亲,总是和我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提到最多的当然是他的恩人——陈所巨。陈所巨是他成功道路上的引路人,是他的伯乐!
陈所巨的教育理念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是永远的启迪。陈所巨与特长生的故事,说的不只是一个作家与一个学生的人生经历,而是成功人生与教育方式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怎样更新教育思想、转变自我角色?教育者的价值是什么?教育者的使命是什么?教育者的贡献包括哪些方面?教育者如何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特长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如何发现、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成就梦想?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该如何构建?值得思索、研究与探索。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7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