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的活跃才是真正的活跃。 ”
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课堂,大同小异。结构往往是这样的:一 导入新课。大都是优美的或是含有哲理的语言,精心的设计颇具鼓动性和诱惑力,有时连听讲的老师都不免心潮澎湃,跃跃欲试。二 课前检测,学习之前的预习特别重要,对于预习的效果老师总是应该检查一下。三 出示目标。目标往往严格地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然后让学生读出,意在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要掌握些什么。四 合作探究 色彩斑斓的课件给学生展示出老师设计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固定的环节一一完成,其间,少不了老师在关键时刻的点拨指导。五 课堂总结,往往要引导学生联系一下实际,明确本堂课的现实意义,学以致用。六 布置作业,作业一般要分为必做和选做。
听过本校老师的许多课,也听过不少学校盛情邀请的优秀老师的课,课堂结构大体都是如此,如果不按照这些环节来讲课,讲课的和听课的老师都会觉得课堂不够完整,当然更谈不上完美,也会遭到听课的专家的诸多诟病。现在一讲公开课或是研讨课,就会一遍一遍的提醒自己,是不是忘了哪个环节。科学的发展,教育受益颇多,最明显的是多媒体走进了课堂,各种精美的课件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搜到,讲课的时候,只要按着鼠标播放出一帧一帧光彩照人的课件就行啦,对教材内容的准备反而成了次要的了。课件很精美,环节很齐全,课堂气氛很活跃,这堂课就完美啦。
完美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吗?本人愚拙,常常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优秀的课?个人觉得,课是讲给学生听的,学生能听懂的课就是好课;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学生学有所得的课就是好课;一个人一生中最珍贵的青春时光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能让学生觉得有趣,觉得人生很美好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如果许许多多“生活美好,应该珍惜”的感悟,许许多多关于人文历史的宝贵资料的了解都来自于电影电视,那么,我们的课堂是失败的,国家的教育是悲哀的。我们在讲评课的时候,往往注重了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完美,却忽略了老师、知识、学生三者之间是否产生了共鸣。
专家们常常强调,老师不能唱独角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并且把一堂课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作为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非常重要的标准。怎样判断一堂课是否活跃呢?就看学生是否动起来。于是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不同级别的优质课的课堂上,老师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纷纷起来抢答,有些时候,学生答案的完美让教这门课的老师汗颜;小组讨论如火如荼;学生之间甚至展开辩论,面红耳赤,相当激烈,让人情不自禁的联想到百家争鸣;更有甚者,学生浓妆艳抹,登台表演,听课的我们仿佛置身于戏剧学院……
内容离不开形式,但内容绝不能让形式束缚。我们要改革陈旧的课堂模式,但我们不能把学生从一个陈旧的车间赶到一个富丽堂皇的车间,再富丽堂皇,它不还是车间吗?课堂气氛的活跃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跑来跑去,又唱又跳,把大家都逗笑了,课堂毕竟是课堂,不是小品表演的舞台,只图热闹,要计算观众笑的次数。
教学内容不同,课堂应该是不一样的;学生层次不同,课堂应该是不一样的;老师不同,课堂也应该是不一样的。要打造高效的课堂,要打造智慧的课堂,首先要打造真实的课堂、务实的课堂、实用的课堂。我们的教学不能像旧社会老百姓的日子一样,平时光喝稀汤,过节才吃顿肉。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的确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然而,表面上的热闹并不等于活跃,思维的活跃才是真正的活跃。这堂课已结束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还在细细的品味,情不自禁的想找人述说,我觉得这是一堂多么美妙的课。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