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碉堡,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
小时候,跟随父母到山上干活,有一片岩旮旯,在野鸡坡下面的半山腰上,是父亲分到的最不如意的几分地,石多土少,种玉米产量很低,母亲总是抱怨,但在干活劳累时,也会聊到一些轻松的话题。母亲认为,山上的石头这么多,又有各种形状,是张天师赶来的。
家里最远的地,是山上最高的一块地,离家足有两公里,弯曲的道路,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空手走路要近一个小时,那时候没有肥料,全凭农家肥,父亲和母亲担着猪粪上山,一天也就走三趟。
路太远,放学后还要上山,我和大哥都极不情愿,却又不能忤逆父母的意思,饭是凉的,菜是辣椒水,吃了一碗后就上了山,有时候走到半路,父母就收工了,我们便牵着牛回家,有时候得走到地里帮忙干活,年龄小时就只能放牛。
周末,一家人到山上干活,中午休息时烧火烤糍粑,我们坐在石头上,吃着糍粑,听父亲讲着野鸡坡的往事。
爷爷的童年时代,是在野鸡坡度过的。
老祖宗逃难而来,用箩筐挑着两兄弟,到了野鸡坡,先住在岩洞里,后砍伐树木建了木屋,那时候逃难的人多,来自五湖四海,其中高家人口多,最先到野鸡坡,老祖宗安身的那片地,后来也被称为是高家屋基。
人们为什么逃到山上,是因为山下已经不太平,到处是土匪强盗,打家劫舍,路边白骨累累,山高路远,也就安全得多。那个时候,逃难到野鸡坡的有十几姓人,有二十多户人家,算是个小寨子,人们开荒种地,日子倒也过得安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子里的人开了路,途径野鸡坡到镇上,这一片安宁之地,再也不安宁。
土匪打劫,从来不分寨子大小,但凡有人的地方,都会前去收刮,野鸡坡自然也不能幸免。如此一来,人们一到秋收的季节就开始担忧,辛苦一年的粮食,还没有填饱肚子,就被土匪抢走了,于是,大家把粮食藏到了后山的洞里,家里不留一点粮食,土匪来时,就说被别的土匪抢走了。土匪们哪会甘心,多少都要抢点东西走。
一日,舒太公召集大家开会,商量抵抗土匪的事。一开始,人们都害怕,不敢和土匪作对,但姑娘们都在长大,长久下去,土匪抢不到粮食,就要抢姑娘了,谁家的姑娘都是心头肉,怎么可能眼看着被抢走。舒太公有些见识,算是半个江湖中人,他提议修碉堡,在碉堡里架几把鸟铳,土匪要是来,就全部躲进碉堡里。
为了安全,人们就出力修碉堡,男女老少齐上阵,两个多月就在上山的路口修筑了碉堡。碉堡高二十余米,直径十余米,分上中下三层,顶层留有哨口,堆放着石灰,土匪一但上来,足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镇上最大的土匪陈牛二,听闻野鸡坡建了碉堡,就带了十余人骑马而来,想看个究竟。陈牛二是本镇人,十几岁就成了泼皮,后纠结一些地痞流氓加入了保安团,因与一位军官争夺一风尘女子而被清除保安团,便在镇子边上一险要之处安营扎寨当了土匪。起初,陈牛二骚扰保安团,杀了几个人,那时到处在打仗,国军没时间来管理地方保安团,凭由陈牛二发展,最辉煌的时期,陈牛二有百余号手下,掠夺方圆百里的乡镇和村寨。
陈牛二骑着马到了野鸡坡半山腰,大加赞叹,他认为,这座碉堡,比县城边上的军用碉堡还要结实,只要守好了,莫说百人,就是千人都难以上山。陈牛二佩服野鸡坡的人,就立下誓言,再也不前来掠夺。陈牛二是给自己留了后路,他怕有一天国军来围剿,周围没有躲藏的地方,现在野鸡坡有了碉堡,先和大家搞好关系,一但有难,就可以躲到山里来。
这陈牛二倒也诚信,不但没有来野鸡坡作乱,也不准那些小土匪前来扰乱,野鸡坡的日子倒也好过不少,村子里一些人想搬上山来,但山上的人怕人多为患,也没有接收。
一九三四年,红军来到龙溪,形势大变。
红军走了三天三夜,经过了野鸡坡,借用了碉堡,与国军不一样的是,红军没有乱拿百姓的东西,留下来做饭,也会给老百姓东西吃,有一个营长还留了几天,请曾祖父一起帮忙做饭,祖父还吃到了马肉。
爆炸声响了几天几夜,零星的枪声,惊动了山里的鸟儿,土狗半夜里还在咆哮,人们无法入眠,搂着孩子,担惊受怕的过着日子。
红军一过,路就出来了,原来的小山路,现在变成了一条要道,成了从瓮安到余庆的必经之路,野鸡坡则成了一道关口,就连一些小贩,也都前来野鸡坡做生意,要不是后来的一场战斗,野鸡坡甚至有可能变成乡村集市。
那几天,红军迅速的占领了龙溪及余庆,并成立了临时的政府,但只是路过,大部队还要开赴遵义、镇远等地,国民党很快进行了反扑,红军只好撤退。这样一来,保卫团及周边的土匪,也趁机作乱,镇上到山里,到处都是拿枪的人。
一小股军队追赶着陈牛二,追到了野鸡坡山腰,来到了碉堡前。
有人认识陈牛二,就架起了鸟铳,不放土匪们过关。
陈牛二浑身是伤,向野鸡坡的人求情,并拿出了上百块大洋,还有几条枪,这才得以放行。陈牛二过了野鸡坡,朝草塘方向而去,山下的国军以为野鸡坡是陈牛二的山寨,没有进行追赶,而是搬了救兵,拿来拍击炮,轰了几个小时,把碉堡给炸了半边,攻上了山。
一座保护人们的碉堡,就此倒下。
那次国军攻山,人们没有躲在碉堡里,而是躲进了后山的石洞里,幸免于难。国军上山后,没找到陈牛二,一把火烧了野鸡坡的房屋,叫骂着离开。
多年后,山上开荒,半边碉堡碍事,就被生产队给挖塌,人们为了纪念碉堡,把那个地方称之为烂碉边。
水哥故事交流!!!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8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