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有时候就像一场接着一场的考试! ”
【前IBM/华为工程师四十不惑赴美求学:之四】期中考试之前一天,跟一个国内的朋友微信聊天,老周觉得时间不够,就提前说了一下:“哥,我明天要期中考试,考试完了再聊,好不?”
没有想到,对方竟然哈哈大笑:“靠,真的假的?!…”尽管这位仁兄知道老周在美国好好学习,但是他没有想到还会有考试。毕竟,考试,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已经是“小时候”的事情了。
最近两年,跟亲友聊天、跟同学聊天、跟同事朋友聊天,有一个词汇大家说的越来越多:“老了…”。都老了,还考试干啥?看看王石同志,到哈佛去上学,难道他还要考试?不过镀镀金罢了,考试干啥呢?
这其实也是老周内心深处的想法,都这么个年纪了,还动真格的,哎…
考试之前两周,老周心里就开始犯嘀咕,开始琢磨如何来应付这个考试,如何找到方法来准备考试,如何找到时间来看书和复习,如何跟家人沟通来挤出来学习时间…
尽管是一个期中考试,尽管只有总成绩20%的比例,可是因为多年没有参加课堂的考试了,的确是一个挑战。
周五的考试,最终一直到周三才有时间着手准备考试。在这个非常时期,要找出来时间,似乎的确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一则家里事情多了,二则…年纪大了(还是尽量不用“老了”这个词汇吧),精力不够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周二的晚上,小女儿可能身体不适,一个晚上几乎没有睡觉。老周迷迷糊糊的,总共估计睡了3个小时。
周三早上去了星巴克,尽管依然胸闷、气喘、肝区不适,尽管眼睛几乎睁不开,还是硬着头皮,买了一杯星巴克,强撑着开始准备复习和考试。
看着电脑,一会儿就睡着了。
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蓝天白云,亚利桑那最美好的季节已经来了。原来自己沐浴在纯洁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中而不自知。儿子放了一个星期的秋假,但是因为自己要上学,要参加期中考试,无法带他出去跑步、踢球,更谈不上度假…
哎,想这么多干嘛呢,明天还要考试。于是继续看书。
看了一会儿,又睡着了…
晚上的课程结束回家之后,已经是8点半了。老婆非常善解人意,说为了支持老周考试,这两个晚上,可以跟大儿子睡觉,不必跟晚上折腾的小女儿睡觉。于是乎,终于又能挤出来看书的时间。
9点钟,在书房摊开书,哗哗哗…翻了10几页,发现什么都没有记住。太累了,一直打盹,还是睡觉吧。这样的效果,还是休息更好。
于是9点半,就睡觉了。
因为前晚实在没有睡好,白天咖啡支撑,这个晚上尽管非常困乏,但是中间还是醒了好几次。到早上4点左右,基本上醒了。考虑到白天家里还有事情,于是立马起床到书房看书。
这个状态,自然比晚上困乏的时候,看书效率要高很多,至少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东西。6点钟的时候,有点困了,看看儿子还没有醒来,于是跑到房间又睡了一个小时,直到儿子起床才跟着一起起床。
这一天,除了陪家人干了一些必要的事情,基本上都在准备考试和复习。美国人的教材,写的真厚实,随便一本书,弄出来就要五六百页,老老实实的看书,似乎考试的针对性不强。于是从了90后师兄的建议,上网找了一些题目和摘要,直接看摘要。针对老师的重点和提纲,做些特别的准备。
下午的时候,老婆说带儿子出去走走,于是一家子去了小区附近的一个草皮。
这个草皮真大,大概有3/4个足球场这么大,里面有儿童活动区、有篮球场、棒球场、足球场、还有纯粹的草皮。
本来担心考试、着急回家,但是看到这样的草皮,这么纯洁的蓝天和白云,老周舍不得回家了。这么好的地方,如果不陪儿子玩玩,愁眉苦脸,何必呢?
再说了,Yalom都说了,要活在当下(Here-and-now)。
Yalom是美国心理学界目前的几个重量级人物之一,目前上的Group Psychotherapy(群体心理治疗)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很多非常具备影响力的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面,老周从图书馆租借了两本教授推荐的他写的书。
Yalom的学术派别偏向存在主义(Existential),存在主义的另外一个前辈是从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活过来的ViktorFrankl。他们都强调,从当前的生命中,活出来生命的意义,把精力集中在当时、当地,而不必为过去而懊悔,不必为将来而焦虑。
Viktor Frankl写的书,Man’s seeking for meaning(寻找生命的意义),几年之前老周就读过,对他影响很大。可是直到来了ASU上课学习之后,老周才理解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不能被可以寻找的,是我们在生活中的副产物,就如我们不能跑到篮球场去“寻找快乐”,快乐是打篮球的副产物。
Yalom的书,Love’s Executioner(爱的执行者),老周是多年来,第一次看书看到不想放下来。在他的书中,他一直强调几个观点: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无论我们想跟他人走得多近;
我们必须要面对死亡,一个人去面对;
生活是不公平的、不公正的;
我们必须要活在当心,为当下的思想、行为和感情负责,我们也要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老婆最近也总是在提醒老周:你不要总是为将来焦虑,你要不就把自己想象成亿万富翁得了,比王石还要有钱?
是呀,活在当下!
明天如何,我们何能知道?
今天这个好的环境、今天这个陪儿子玩耍的好时机,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了。儿子这三个月明显长大了,不但是身高、体重变化了,心智也明显成熟了。现在他需要我们陪他玩耍,过几年,他就不要我们陪了。而他出生的情景,就如昨天,历历在目…
于是,老周收回焦虑,陪儿子在绿地奔跑,陪老婆、儿子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玩躲猫猫的游戏…
离开绿地的时候,老周对老婆说:“我要是真的是亿万富翁多好?不必为将来的生计而焦虑,安心的在这里读书。安心的在这里陪伴你和孩子们,就这样过一辈子!”
周四的晚上,老周把计划中的复习工作都做了一遍,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
周五的早上,依然6点起床,洗漱完毕随便吃了点东西,就赶去学校。
考试9点如期开始,老周没有紧张。不过,的确有4/5个题目,一点眉目都没有。没有复习到位的,就算了,反正自己抓耳挠腮也无法做出来。其中有一个题目,老周准备了很长时间,因为教授说过这个是重点,可是题目不是关于这个主题的关键内容,而是说这个理论体系是谁创立的。哎…可惜,根本没有仔细看过是哪个人创立的。凭借印象,老周写出来一个名字,然后觉得不对,在交卷之前,修改了。
考试完毕,一翻书,傻眼了:凭感觉写的名字是对的,后来思考出来的结果是错的!
一直到下面的课程开始了,老周一直无法集中精力。哎,NND,我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没有考;考的,是我根本没有准备的。要不然可以多出来一分了!
下面的课程是体验群体心理疗法,同学们都是里面的病人(或者顾客)。一个同学的谈话,直接指向了老周上个周五的谈话内容,老周才收回来“遗憾”的思绪。在收回来的这个瞬间,老周彻底顿悟了Yalom的话:生活是不公正的…活在当下(Here and Now)。
20多年之前,在老周还是一个“正常的”学生的时候,老周就养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考试之后,为考试的发挥而遗憾,为分数的可能不满意而焦虑。尽管,最后考试的结果出来,90%以上的可能性,老周的分数还是出奇的高。但是这个习惯,他一直无法革除。
当年读书都有排名,而排名就是老周的面子(不对,当年还是小周,呵呵)。老周记得有几次考试结束之后,他躲在床上睡觉,不出去参加群体活动,因为“感觉”考得实在不好,以至于同学老师都以为他生病了。而他实际上是怕面对“现实”,实际上是为将来在焦虑。
这个性格特征,一直伴随老周,没有根除,或者说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
教育中的“失败”曾经是老周20多年的噩梦,这也可能是他放弃工作来美国读书的原因之一;
感情和婚姻生活中的多种波折,带来的遗憾;
股票的购买价位不适最低点,带来懊悔…
工作、生活,觉得没有意义,怕老了之后,觉得生命不值得;
每当生活或者职业中重要时刻的到来,甚至于一个面试机会,就必定焦虑以至于失眠;
目前在美国的压力和将来的挑战,带来更多的焦虑…
“我为何不能改变自己的习惯,让自己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下,活在对于将来的恐惧之中?”老周在心里问自己。
心理治疗,有好多种方法和理论,来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自己的习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Corr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通过感情的释放来重新认识自己,同时改变自己过往的习惯行为。
“原来,我过往的行为习惯就是,没有活在当下!”尽管没有很强烈的感情释放,但是老周在这个瞬间,认识了自己,或者承认了自己的性格特质:被过去牵扯,被将来羁绊,而疏于当下。
我要改变自己以前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老周心理对自己讲。
于是老周开始讲话,讲话的内容就从活在当下开始。因为他发现有另外两个同学,她们的心思明显不在这个“当下”。一个同学一直抱怨自己累,自己没有力气,另外一个同学就一直不说话,但是基本上不主动发言。
这天上午的群体谈话,老周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来:有明显进展。因为老周一直积极参与谈话,主动思考谈话的主题,主动打破群体性沉默,深圳主动提出来建议,如何让这个群体谈话更加的“有料”。那两个不太积极的同学,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也开始主动发言的。尽管她们修改了老周的提议,但是发言总是好过沉默。
中午的时候,在学校一个历史悠久的餐厅,如约跟一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退役上校吃了午饭。尽管很累,但是老周依然告诫自己:活在当下,好好认识一下这个朋友。两个小时的谈话,其中也谈及了这个主题,Boggs上校非常赞同老周的说法,他说他在军队服役32年,对此深有体会。
下周三又有一个期中考试,本来今天也安排了准备的时间。但是昨晚一个人带女儿太累,白天也没啥精力。上午,老婆说陪儿子去绿地玩耍,于是爽快的答应。陪儿子踢三人足球、荡秋千,然后大家分开自己玩自己的。
老周带着已经有点憋气的篮球,一个人在球场跑了20个来回,除了几个超长距离的三分球,来偶尔来了几个多年不敢做的跳步上篮。
出汗完毕,老周再次告诫自己:这个周末的主题是专心陪儿子,考试的事情放后再说。
晚上,儿子终于睡觉了,打开微信,跟国内一个前同事聊了一会天。他说老周你最近有啥新体会,老周说:深刻体会了活在当下。
他再说,佛家里面讲了几千年了,这不是一个新的主题。
老周说,是否新主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有新的发现,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有新的改进。
关了微信,本来想继续准备复习,但是看到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励志文章,老周觉得该写点啥。
在2011年年底的时候,在上海南京西路的一茶一座,一个前同事,也是挚友,告诉老周:当我们看到别人在游泳,我们就想当然的以为自己会游泳了。当时老周对此话很不以为然,因为老周认为只要思考到位了,我们就“自然”改变了。
是的,我们看了很多,我们“懂了”很多,但是我们是否真的领悟了,是否真的改变了,是否真的“活在当下了”?
我的当下:写文章。结束了,我该睡觉了。
你的当下:看文章。结束了?
【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埃露心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66047.html